内蒙古地区2015年牛羊蓝舌病流行病学调查及病毒的初步分离鉴定

来源 :内蒙古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palerm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蓝舌病(Bluetongue, BT)是由蓝舌病病毒引发的通过库蠓叮咬动物体传播的一种动物性传染病,对蓝舌病易感的反刍动物有绵羊、山羊、牛、鹿等,被病毒感染的家畜通常表现为高温稽留、口腔黏膜高度水肿和糜烂等症状。蓝舌病的致死率为25%~30%,在特殊情况下最高可达90%,给动物产品贸易以及农牧业生产造成了重大损失。本次流行病学调查,2015年分别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地区、乌海地区、巴彦淖尔地区、鄂尔多斯地区、包头地区、呼和浩特地区、乌兰察布地区、赤峰地区、锡林郭勒地区、通辽地区、兴安地区11个盟市收集健康羊静脉血2740份,健康牛颈静脉血472份。其中,检测出血清阳性羊1017只,感染率为37.11%;检测出血清阳性牛60只,感染率为12.71%。不同的饲养方法也对BT的感染率有影响,其中舍饲动物的蓝舌病感染率为35.48%(532/1474),散养动物的蓝舌病感染率为40.20%(509/1266)。将在监测点收集的反刍动物血液样品接种到10~11日龄鸡胚、C6/36细胞、BHK-21细胞通过传代培养方式进行病毒的分离,从病变细胞培养液中获取RNA,用NS1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引物进行RT-PCR检测,通过形态学观察、遗传进化分析等试验证实,确定样本中含有蓝舌病病毒。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蓝舌病在内蒙古自治区家畜中广泛存在,牛羊都可以被感染,羊检测出的感染率高于牛的感染率,绵羊的蓝舌病感染率高于山羊;在6~9月份为库蠓繁殖活动的最佳季节,也是蓝舌病的高峰期;内蒙古自治区作为蓝舌病血清阳性率的高发地区,巴彦淖尔地区、包头地区、呼和浩特地区等内蒙古地区西部地区,蓝舌病阳性血清检出率要略高于通辽地区、兴安地区等内蒙古地区东部地区。就全区而言,蓝舌病的血清阳性率内蒙古低纬度地区高于高纬度地区。
其他文献
摘要: 模糊限制语作为模糊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的言语交际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探讨了模糊限制语与合作原则、会话含义、礼貌原则、面子理论等语用原则和语用理论的密切联系,揭示了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以及其是如何使言语交际在和谐的环境顺利进行的。  关键词: 模糊限制语 合作原则 会话含义 礼貌原则 面子理论    1. 引言    模糊性(fuzziness)是自然语言的必然属性,这种模糊性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摘 要:古诗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如何更好地进行古诗文教学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古诗文 课堂 教学    新修订大纲指出:“语文教学应该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古诗文是中华古典文化的结晶,是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它语句铿锵,极富韵味;语言表达简洁含蓄,极富美感。因此古诗文的积累,会增强儿童对美的鉴赏力,从优美的诗句中感悟人生,体会诗人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