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是强国之本,乡村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根基,直接影响国家整体教育水平的发展和科技文化的进步。随着时代的发展,乡村教育中不断出现新的状况,成为当下社会关注的焦点。乡村教育题材电影是以乡村作为主要叙事空间,以乡村教育为主要表现对象,集中反映乡村的教育环境、教育资源、教育主体及教育观念等内容,引发人们对教育本质进行思考的艺术作品。本文以新世纪中国大陆乡村教育题材电影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和学科交叉研究等方法,分六个部分对其进行研究。第一部分为绪论,首先介绍了本选题的研究背景及价值意义,接着梳理了研究综述,对乡村教育题材电影进行概念界定,阐述了相关电影的创作概况,归纳了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了目前研究的趋势及存在的不足,最后指出本选题的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第二部分分析了电影中乡村教育的地域环境特征,其主要表现在独特的自然地理面貌、多样化的民族特色和鲜明的经济区域特点三个方面。电影中有贫瘠荒凉的高原荒漠、巍峨雄伟的高山峡谷和连绵起伏的山地丘陵,在贫困落后的西部地区、闭塞受限的中部地区以及发展不均的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之间,乡村教育存在明显的经济区域差异。第三部分揭示了电影中乡村学校的教育资源状况,其主要表现为简陋的教学环境、稀缺的教育经费、混乱的学制结构和参差不齐的教师资源四个方面。乡村学校有破落的校址校舍和简陋的教学设施,贫困的乡村经济、艰难的政府拨款和有限的民间捐助导致乡村教育经费匮乏,乡村学校里年级结构残缺,教师资源短缺,只有少量坚守的乡村教师和短暂停留的支教老师。第四部分概括了电影中乡村学校教育主体的形象特征,主要包括草根式的乡村教师、精英式的支教老师和苦难的乡村学生三类。乡村教师普遍有着农民式的身份,无私质朴地担当多重角色,遭遇苦难悲剧的命运,却始终坚守在乡村学校;支教老师往往具有大城市高学历或高收入的身份,在艰苦的乡村环境下成长蜕变;乡村学校主要有遥望与等待的留守儿童、自强好学的贫困学生和自尊无奈的大龄女学生。第五部分梳理了电影中的乡村教育理念,主要分为乡村学校传统的教学理念、支教政策下融入的现代教学理念和乡村环境下两极分化的教育观念三个方面。乡村学校有着传统的教学内容和单调的教学方式;乡村社会普遍存在知识决定论和学习无用论两种教育观念;在支教背景下新文化知识日益传播,先进教学方法不断碰撞融合。第六部分基于电影文本分析对电影中乡村教育现状及未来发展做出思考,主要从乡村教育地域差异、教育本质问题、教师队伍建设、留守儿童教育和现代教育理念等方面切入,认为乡村教育应打破地域限制,全面关注各地典型的教育问题;要突破对教育资源物质层面的过多关注,加强对教育内涵的思考;要重视加强教师人才队伍的培养建设;从学习、生活和心理等多方面对留守儿童进行关怀教育;要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推进现代教育理念的不断融入。电影中乡村教育的地域差异反映了我国乡村教育发展的区域不平衡现象,其中诸多乡村教育问题虽然在多方努力下得到一定的解决,但仍然缺乏根本上的制度性解决措施,乡村教育的长远发展还需要国家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