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登湖》两种译本风格传译之比较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cl8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瓦尔登湖》是19世纪美国著名文学家梭罗的代表作,也是作家哲学思想的集中体现。该书内涵丰富,意境悠远,风格清新脱俗,语言隽永活泼,长期以来为国内外的语言学家、文体学家及文学批评家所广泛关注。 但是,对于该书译介的研究,国内尚显不足。从笔者掌握的几个译本来看,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问题。这无论对于国内的研究者还是对于广大的读者而言,都无疑是一种缺憾。 鉴于此,本文选取具有一定影响力和代表性的徐迟译本、许崇信和林本椿合译本,以风格传译为切入点,对其进行比较研究,以期对文学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中风格的准确传译问题作一初步的探讨。 本文之所以选择从风格传译这一角度入手,是因为风格是作品的灵魂,是作者创作思想和艺术表现的总和,是语言内容与形式在最高层面上的统一。与此同时,《瓦尔登湖》一书本身就以其独特的风格而著称。该书呈现给读者的是大自然的语言,书中的遣词造句清新朴实而富有活力,字里行间时时流露出含蓄的幽默。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如何传达其独特的风格便成了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 本文立足于《瓦尔登湖》自身的风格特点,首先分析了作者的种种笔调和口吻及其在译文中的体现,旨在从宏观层面探讨原文风格的传译,从而为作者特有的语言表达和修辞风格的传译奠定基础。从微观层面来看,作者在词汇、句法、篇章及修辞等各个语言层面所展示的独到之处,又具体而生动地强化了作品的风格特点。如何将这些风格特点与风格手段在译文中再现出来,将是本文探讨的又一重点。 通过对比分析,本文总结出两种译本在风格传译中的特点:许林合译对原文中的各种语言特征,即风格的形式标记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并作了较好的传达;但是,在把握原作者的思想情感,再现原作的整体风格方面,徐译则更显突出。笔者认为,虽然两个译本仍有不足之处,但几位译者所做的努力,在风格传译中都是必不可少的。要在翻译中体现作品的风格,也正是需要这两方面的结合。因此,本文最后指出:风格的传译首先需要译者从宏观上把握原作整体风格,理解原作的主题思想和艺术意境,确定其基本的笔调;在微观上注重各种风格特征和语言特征,并尽可能地将这些特征传达到译文中;同时,译者应主动寻求同作者的情感契合,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传达原作的风格。
其他文献
本论文分四个阶段研究了斯特瑟新价值体系的形成。在第一阶段,他对欧洲生活的热爱严重动摇了他要完成其使命的决心。这标志着他的旧价值观正经历着震荡。在第二阶段,由于他被巴
词块在二语的口语输出中扮演者重要的作用,词块有助于话语输出的地道性,流畅性。本研究基于Biber的功能分类,将词块划分为立场,互动,指称和组织词块。词块在口语表达中主要起着促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与其相伴的是环境的不断恶化。作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主要组成部分,环境责任报告(Corporate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Report)逐步受到公众的关注
索尔·贝娄,公认的美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以其作品中所展示出的对身处现代社会的人们特别是敏感知识分子的内心苦闷的关怀而著称。其发表于1964年的《赫索格》正是这
《黑暗之心》中反映的真理包括两个方面:首先,这部小说揭露了殖民主义的实质,殖民主义活动中普遍存在的暴行和欺骗,并对殖民活动中的贸易是否公正的问题提出了疑问。另外,这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