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发病后死亡率几乎100%。近年来,随着各地养狗数量增多,狂犬病病例明显增多。目前,狂犬病疫苗是唯一可有效预防狂犬病的生物制品。但对野生动物和犬进行大面积免疫是预防和控制人类狂犬病的根本措施,由于肌内途径接种的难度和局限性,WHO提倡和鼓励发展和应用口腔途径对动物特别是犬进行大规模免疫。 本文利用以往疫苗一室保存的一株经初步鉴定毒力减弱的弱毒株 CTN-181株对其进行全面的表型和基因型特征性研究,为研制兽用口服疫苗提供科学数据,结果显示: 1)CTN-181株能在 BHK21细胞培养内良好繁殖,并形成清晰可见的空斑,病毒滴度达107PFU/ml,适用于制备细胞培养活疫苗; 2) CTN-181株对4周龄小白鼠、家兔和豚鼠脑内接种均无致病性,而其亲本株CTN-1的感染量低于CTN-181株1000倍时仍具有致病性; 3)通过BHK21细胞连续传10代,CTN-181株病毒对小鼠脑内接种仍无致病性,毒力未增强;经乳鼠脑内传3代,各代病毒对小鼠脑内均无致病性。 4)CTN-181株经小鼠肌内和口腔接种免疫均能产生高滴度的中和抗体和攻击(脑内和肌内)的保护效果,口腔接种较肌内接种免疫效果强,前者有效免疫剂量约为104PFU/ml,后者约为105PFU/ml; 5)全基因组测序结果分析CTN-181株和CTN-1株病毒均为狂犬病毒基因Ⅰ型,同源性与国内近年来分离株最高,与国内aG疫苗株和国外分离株和疫苗株较低; 6)发现CTN-181株和CTN-1株的氨基酸差异存在于以下7个突变位点上,这些氨基酸的突变可能是CTN-181株减毒的分子基础: N157 N(AAC)→S(AGC) M187 Q(CAG)→P(CCG) G295 L(TTG)→V(GTG) G352 R(CGA)→Q(CAA) G355 N(AAT)→D(GAT) G408 E(GAA)→K(AAA) L1061 S(AGC)→N(AAC) 以上结果显示CTN-181株的神经毒力高度减弱,弱毒特征十分稳定并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实验室有关指标达到经WHO推荐目前在国际广泛应用的口服疫苗SAG2减毒株的标准,是一株很有开发前景的犬用口服疫苗候选株,有必要进一步扩大包括犬在内的大动物的实验观察和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