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盐生模式植物盐芥(Thellungiella halophila)为研究对象,测定了盐胁迫下芥子油苷组成和含量的变化规律,以及芥子油苷-黑芥子酶系统的动态变化过程。(1)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从盐芥中准确鉴定出7种芥子油苷,包括脂肪族的丙烯基芥子油苷(Allyl),3-甲基亚磺酰丙基芥子油苷(3MSOP)、10-甲基亚磺酰癸基芥子油苷(10MSD)、3-甲硫丙基芥子油苷(3MTP)和吲哚族的吲哚-3-甲基芥子油苷(13M)和4-甲氧基-3-吲哚甲基芥子油苷(4MOI3M),以及芳香族的2-苯乙基芥子油苷(2PE)。盐芥不同器官的芥子油苷种类有显著差异,根(除抽薹期)、花和果荚中含有全部的7种芥子油苷,茎、茎生叶和叶柄中含有6种,莲座叶中含有5种。芥子油苷总量在不同器官、不同发育时期存在显著差异。(2)以0、200、300、400、500mmol/L NaCl溶液处理盐芥24 h。低浓度盐胁迫(200、300 mmol/L NaCl)对盐芥的影响不大,而高浓度盐胁迫(400、500mmol/L NaCl)对盐芥的影响明显,表现为相对电导率增加和相对含水量下降。(3)盐芥各器官芥子油苷-黑芥子酶系统对盐胁迫的响应不同。抽蔓期根中,总芥子油苷含量随着盐胁迫强度的增加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规律,芳香族芥子油苷含量占芥子油苷总量的50%以上,其变化规律与总芥子油苷基本一致,黑芥子酶活性随盐胁迫强度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花中总芥子油苷含量随盐浓度增加而增加,脂肪族芥子油苷含量占芥子油苷总量的98%以上,其变化规律与总芥子油苷基本一致,盐胁迫下黑芥子酶活性均高于对照水平。(4)盐芥根的芥子油苷-黑芥子酶系统对盐胁迫的响应因发育时期而异。幼苗期总芥子油苷含量随着盐胁迫强度的增强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规律,黑芥子酶活性只在500mmol/L NaCl胁迫下大幅度增加。成苗期总芥子油苷含量随着盐胁迫强度的增强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规律,黑芥子酶活性也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规律,最后恢复到对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