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元朝和清代都是异族统治的时期,汉人的社会地位受到严重排挤,尤其是那些文人士大夫,胸中大志无法得以实现,心中不满的情绪便油然而生,当中有不少文人选择了弃仕从隐这一路径,终日与山林、溪水为伴,通过绘画的形式将心中的情感抒发出来。正是由于特殊的时代背景和人生经历成功地造就了一批优秀的山水画家,像元四家和清初四僧就分别代表了元代和清代山水画的巅峰时刻。恰巧元四家中的倪瓒和清初四僧中的八大山人(以下简称“八大”)无论在生活经历还是在思想阅历上都有很大的相似之处,,细看二位的画作,笔者认为他们之间存在着共鸣,在八大的山水画中可以看到很多倪画的影子,这与八大学习倪瓒的山水画有着不可分割的原因。八大与倪瓒跨越300多年的历史,在绘画艺术上产生交集,董其昌在中间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八大和倪瓒是元清时期具有影响力的两位画家,并且二人都极富创新精神,其艺术成就对后世影响深远。综观八大留存于世的山水画作品,有不少题识“仿倪瓒山水”的作品,从这一点可直观地发现,八大的山水画在一定程度上学习和借鉴了倪瓒的山水,值得注意的是八大画中的“仿”不是全盘照搬描摹,而是将其变为一种创作手段,展现了一种与原画有着别样风格趣味的山水画。八大把学习山水画的临仿途径,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本文拟从两者的生平经历、绘画风格与美学思想方面进行分析,总结比较二位的异同之处,进而探析和考证其内在的承变关系。本课题第一部分主要是论述八大山水画师承之根源,引出八大学习倪瓒山水画的渊源。第二部分是对八大和倪瓒的艺术特色进行全面分析为第三部分做铺垫。在本文的第三部分笔者先对八大和倪瓒山水画的异同进行总结归纳,发现二位的山水画都体现了一种简、淡、空、真的面貌,淋漓尽致地向世人表达了一种“道禅入画”的绘画思想。另外,由于身份背景的差异性,二人在情感内容的抒发上又彰显着各自的特点。紧接着重点探析和考证了八大在技法和思想方面对倪瓒的传承和演变。八大秉承了倪瓒山水画中对“逸”的追求和程式化的章法,并将倪画中的舒缓线条和寂静之境变得略显动感。第四部分笔者主要是谈一谈由八大对倪瓒山水画的传承和演变,延伸出来的对传承和创新的再认识,以及对当今山水画教学的启示。这对于笔者以后从事教学工作和绘画创作有很大的启迪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