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卵巢囊肿是妇科常见良性肿瘤。随着囊肿逐渐增大,患者常可出现下腹胀痛、月经紊乱等症,病情严重者不但会影响妇女的生育功能和身心健康,还可能发生卵巢囊肿蒂扭转、破裂、继发感染等多种病变,危害较大。目前,西医学对本病的治疗手段有限。对于较大囊肿(直径 5 厘米以上)多选择手术治疗,虽疗效尚佳,但难免给患者带来手术创痛及较大经济负担,且术后仍多有复发。对于较小囊肿病变,则任由患者在病痛中消极等待而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因此,寻找有效的保守治疗措施,开发方便快捷的口服药物,填补卵巢囊肿由较小病灶发展至可手术病灶之间这一段“窗口期”的治疗空白,减轻患者痛苦,降低治疗成本,成为卵巢囊肿治疗中亟待解决的课题。相对西医现有疗法,中医药在卵巢囊肿(特别是较小病变)的治疗上独具特色和优势。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本病每获良效的相关报道屡见不鲜,遣方用药更是异彩纷呈。然详加推敲,各家立法处方总体仍未逾痰瘀作祟、实邪为主的前人理论,对中医药治疗本病作用机理的研究更是乏善可陈。导师肖承悰教授依据多年妇科临床经验,明确指出古之“肠覃”即相当于现代医学所说之卵巢囊肿。为了有别于妇科以外的解释,有利于妇科疾病诊断的规范化,卵巢囊肿的中医病名应明确为“妇人肠覃”。同时,创新性地提出本病为本虚标实之证。肝血不足、肝郁脾虚为本,气滞血瘀、痰瘀互结为标,邪气阻于冲任,日久而成有形之囊肿。针对这一病机,确立了养血健脾、化瘀消痰的治疗法则,祛邪与扶正并重,治标与治本相兼。在传统名方当归芍药散的基础上进行加减,优化剂型为颗粒剂,应用于临床。为观察养血健脾、化瘀消痰法治疗卵巢囊肿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理,本文对 87 例 18~50 岁之间,明确诊断为卵巢囊肿的门诊患者进行了临床研究。其中以养血健脾、化瘀消痰为法的颗粒剂治疗组(以下简称治疗组)共 72 例、“桂枝茯苓胶囊”对照组(以下简称对照组)15 例。结果表明:1. 治疗组所用的颗粒剂对卵巢囊肿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总有效率为 87.5%,疗效显著。与对照组 73.33%的有效率相比,疗效有增高的趋势。2. 治疗组治疗 1 疗程后,93.06%的患者中医症状得到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过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及雌二醇(E2)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说明该法治疗卵巢囊肿的作用机理可能与其改善活性氧代谢紊乱、调节机体免疫反应、降低雌激素水平、改善血流动态和微循环等综合作用有关。综上所述,“养血健脾、化瘀消痰”是治疗卵巢囊肿的有效治法,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改善活性氧代谢紊乱、调节机体免疫反应、降低雌激素水平、改善血流动态和微循环等综合作用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