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铼镍基高温单晶合金的热处理组织和高温性能优化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fendyn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航空引擎及燃气轮机性能的提升,涡轮前端进气口的燃气温度已高达1300°C,因此对高温涡轮叶片承温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目前高温涡轮叶片所使用的镍基单晶合金的设计特点是通过添加大量的难熔元素(W,Mo,Ta等)和昂贵稀土(Re,Ru等)进行强化,以此来提升合金的高温性能。但同时,这些高含量的合金元素也造成了单晶组织稳定性降低、密度增大以及成本高昂等缺点,从而严重制约了高温镍基单晶合金的广泛使用。因此在不降低单晶承温能力的前提下,降低昂贵合金化元素的添加,已成为目前镍基高温单晶合金的重要方向。而通过研究镍基高温单晶合金在不同环境条下的高温性能及其变形机制,并以此为基础挖掘现有低成本合金的性能潜力,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定向凝固和螺旋选晶法制备了[001]取向的低成本低铼镍基高温单晶合金,并通过不同的高温时效热处理工艺使单晶获得了不同形貌和尺寸的一次γ’析出相组织。本文选取了经1000°C高温时效、1180°C+1150°C高温时效和1100°C高温时效(标准高温时效)后的单晶试样,对它们分别进行了高温蠕变实验、高温压缩实验和高温长期暴露(exposure)实验。分析了不同原始热处理组织的单晶试样在不同温度、应力条件下高温性能、组织稳定性差异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探索了通过调整热处理工艺来改变单晶组织,从而达到提升高温性能的方法的可行性。分别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各单晶试样在蠕变和压缩过程中的位错类型、组态,以及γ’析出相形貌的演变过程。在1100°C/137MPa蠕变条件下,不同原始热处理组织的单晶的蠕变过程受基体位错运动和两相界面位错结构的控制:在蠕变第一阶段,γ通道(γchannel)内a/2<011>、a/2<101>等基体位错的产生、运动和交互作用控制了该阶段蠕变过程,经1000°C高温时效的单晶试样开动的基体位错密度较低,出现了以低应变量为特征的蠕变初期孕育阶段,而经1100°C和1180°C+1150°C高温时效的试样开动的基体位错密度较高,并且发现它们在γ/γ’界面开始形成界面位错网(interfacial dislocation network);在蠕变第二阶段,蠕变过程受控于基体位错在γ/γ’相界面所形成的位错网的致密程度,经1180°c+1150°c高温时效后的单晶试样中两相界面位错网的平均宽度最小,而经1000°c高温时效后的单晶中的位错网平均宽度最大;在蠕变第三阶段,发现a/2<101>和a/2<011>超位错对已经形成并以切割γ’的方式运动,而该阶段蠕变过程则受控于γ/γ’界面位错网对超位错运动的阻碍程度。经1180°c+1150°c高温时效后,获得边长为0.5um立方状γ’相的单晶试样由于具有较高的γ/γ’两相界面错配度,形成了最为致密的界面位错网,最为有效地阻碍了超位错的运动,延长了蠕变第三阶段时间。因此,该高温时效后的单晶试样具有最长的总蠕变时间,相比于经1100°c标准时效后的单晶试样,其在该条件下的持久寿命从117h提高到了206h。1100°c/137mpa蠕变过程中,三个单晶试样的γ’都出现了垂直于外加应力方向的筏化(raft)过程,1180°c+1150°c高温时效后的单晶试样由于具有较高的原始两相错配度使得其组织初期筏化进程较快,但三个试样在蠕变断裂后的最终筏化程度却相近。在850°c/660mpa蠕变条件下,经1000°c和1100°c(标准)高温时效的单晶试样在整个蠕变过程中的主要变形机制均为a/6<112>超偏位错切割γ’相并形成超偏内禀层错(sisf);经1180°c+1150°c高温时效的单晶试样的蠕变机制主要为γ通道内基体位错的产生与运动。实验与tem观察证明,1000°c高温时效后平均直径为0.34nm的不规则γ’相中开动了多系<112>{111}层错,而经标准高温时效后平均边长为0.45nm的立方γ’相中只开动了单系层错;多系滑移的开动降低了前者的蠕变速率从而使其延长了总蠕变时间。1180°c+1150°c高温时效的试样在该蠕变条件下变形机制虽仍以基体位错运动为主,但并未在两相界面处形成规整的界面位错网,因此无法有效降低蠕变速率。因此,经1000°c高温时效后的单晶试样获得了该蠕变条件下最长的持久寿命,相比与经1100°c标准时效后的单晶试样,其持久寿命从59h提高到了106h。850°c/660mpa蠕变过程中三个单晶试样的筏化程度较低,1180°c+1150°c高温时效后的单晶试样的筏化进程最快,而且在蠕变断裂后该单晶试样的筏化程度仍最高。高温压缩实验表明所有单晶试样都表现出了明显的反常屈服行为,即随着实验温度的上升,屈服强度表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出现了峰值屈服应力。通过透射电镜分析了不同原始组织该单晶试样的高温压缩屈服行为,发现在600°c变形时(峰值屈服温度以下),三个单晶试样中均发现切割γ’并形成反向畴界(apb)的超位错结构,经1180°c+1150°c高温时效的试样不仅具有较高的超位错密度,并且其γ’的各向异性APB能比值γ111/γ001最高,使得该试样中超位错发生K-W(Kear-Wilsdorf)锁的几率较高,因此获得了最宽的反常温度区间和最高的屈服应力水平。在1000°C变形时(峰值屈服温度以上),三个单晶试样的变形机制均转变为超偏位错切割γ’并形成SISF。经1180°C+1150°C高温时效试样的γ’具有相对较高的SISF能且超偏位错切割γ’的距离较长,因此仍获得了最高的屈服应力水平。不同原始组织单晶试样的屈服峰值温度也具有明显差异,经1000°C和1100°C高温时效的单晶试样的压缩屈服峰值应力所对应的温度出现在850°C左右;而经1180°C+1150°C高温度时效后的单晶试样则出现在800°C左右。通过扫描电镜分析了不同原始热处理组织镍基单晶在长期高温暴露过程中的组织粗化演变,发现该单晶高温合金的组织稳定性主要受实验温度和原始γ/γ’两相界面能的影响,在1100°C(高温)的暴露实验过程中,γ’组织的粗化受扩散影响程度较大;在850°C(中温)的暴露实验过程中,则主要受原始组织两相界面能的影响,经1180°C+1150°C高温时效后,原始两相错配度较高的单晶试样组织无论在高温还是中温暴露实验过程中的组织稳定性最低。
其他文献
从经济学的角度上分析,如果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水平不高的话,将会造成一个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脏乱差的现象,而这不仅仅损害环境,同时也会损失环境,增加环境维护
随着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的日益严重,核能以其高效和无温室气体排放等优点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为止,先进核能系统已经发展到第四代裂变反应堆和聚变反应堆。由于人们对
目前我国老龄化趋势已经十分明显,但是面对老年人的广播电视节目规模还较小,作为广播媒体行业的工作者,当务之急就是在多媒体迅速发展的时代下,充分利用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的优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传统滚压工艺的作用通常体现在提高表面质量和疲劳强度,而其组织强化效果不理想。表面纳米化(Surface nanocrystallization,SNC)技术是一种利用纳米材料独特的力学和理化性质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