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系统回顾古今文献,通过探讨冠心病患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的中医证候体质情况,了解亚健康人群和冠心病患者体质的差异性,以临床流行病学调查为背景,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进行临床流行病学分布情况的研究;同时对不同区域冠心病证型、证素及危险因素进行对比,以了解其差异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同时丰富了冠心病患者辨证分型和临床治疗及多方位的研究,辨析了冠心病中医临床特点和客观化标准化依据。本研究根据地域性的比较各搜集临床中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的病例,通过收集患者人口学资料、确定病史相关危险因素、体格检查、中医四诊等各项指标。建立相应数据库,运用医学统计学对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包括比较各个证候分布的情况差异,以进一步确定证候分布的准确性,进行系统的证候对比研究。本体质对比依据王琦的体质九分法分为:平和质、阳虚质、气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瘀血质、特禀质等9种体质,冠心病患者按七种证型分布分为:心血瘀阻、痰阻心脉、心阴亏虚、气滞心脉、心气亏虚、寒滞心脉、心阳亏虚。同时又把文献中总结的证候要素分为虚实两大部分归类为八种分为以下:气虚、阴虚、阳虚、血瘀、痰湿、气滞、寒凝、郁火。进行亚健康人群和冠心病患者体质的比较,以及太原和新乡在不同地域的冠心病患者证侯的判定;在质量控制的前提下,对不同地域的冠心病患者证型、病性证素和危险因素进行对比研究及描述。并对所要调查的病例运用数据库统计分析软件SPSS13.0,统计各中医体质及证型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通过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冠心病的相关文献,发现对冠心病的辨证分型虽多,但认识尚不统一,无统一规范,冠心病现有的各种辨证分型方法和辨证思路对冠心病的临床和科研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结果如下:1.亚健康人群总体体质分布显示情况如下:气虚质>痰湿质>阳虚质>气郁质>湿热质>瘀血质>平和质>阴虚质>特禀质,其性别构成对其影响较小,年龄构成对其影响较大,冠心病患者总体体质分布显示情况如下:瘀血质>气虚质>痰湿质>阳虚质>湿热质>阴虚质>气郁质>平和质>特禀质,结果显示前三种体质分布最高,说明冠心病患者的发病机制受外邪、情志影响造成气血运行不畅、阴阳失衡。2.对冠心病总体临床证型分布显示情况如下:新乡地区冠心病患者证型中心气亏虚最高、太原地区冠心病患者证型中心血瘀阻最高,两个不同地域分别为华北和华中,而两地不同区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尚不能认为两组证型分布有差异。亚健康人群和冠心病患者体质状态进行对比分析后。由心理状态、生理功能、社会适应性等不同的表现形式,具体包括全身表现、躯体局部表现、工作能力、生活质量等因素。结果显示亚健康人群中气虚质出现最高,冠心病患者体质类型则以瘀血质较多,地域差异的冠心病中医证型都存在着其自身特点,不同的地域差异的危险因素应得到相当高的注视,冠心病危险因素的防治应根据不同中医证型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重点干预。高危因素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和饮酒均与本病有关。易感的危险因素是冠心病临床上由致病向防病的转化的关注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