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耕地资源是土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地矛盾变的日益突出。如何因地制宜,根据耕地质量的空间分布差异,对区域内的不同耕地进行差异化保护和精细化管理,提高耕地的保护水平变得尤为重要。本文选择通山县为研究对象,以通山县耕地的自然质量、利用质量、经济质量作为研究指标,运用洛伦次曲线和景观指数分析方法分析耕地自然质量、利用质量和经济质量在县域内的多样性和集中程度,在此基础上并运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将通山县的耕地质量按空间分布差异特征进行总体分区;在了解耕地质量空间分布上的整体差异性的基础上,基于GIS软件和GeoDa软件,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分析通山县耕地质量的空间集聚性规律,并以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基础,提出具体的耕地保护分区方案,为通山县的耕地保护和耕地利用管理提供依据。本文最终得出以下结论:(1)以洛伦茨曲线和景观指数分析法相结合,定性、定量分析通山县耕地质量空间分布的多样性和集中程度。根据耕地质量的多样性指数、集中化指数、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析结果,以乡镇为单位将通山县耕地质量按空间分布的差异性和集中化程度分为四个区域。(2)通过全局自相关分析可得,通山县县域内耕地质量整体上呈现较为显著的全局自相关性,耕地自然质量、利用质量、经济质量的空间集聚性呈现递增趋势。通过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进一步了解到通山县耕地质量在空间上的集聚性规律特征。在耕地自然质量方面,县域内整体地势呈现南北高中间低趋势,高自然质量等别的耕地分布在中间区域,低自然质量等别耕地主要分布在地势海拔较高的南北两端。此外,自然等指数呈正相关类型(H-H和L-L型)的耕地在空间上的聚集性较强,而呈负相关类型(L-H型和H-L型)的耕地分布较为零散。在耕地利用条件方面,高利用等别的耕地主要集中分布在县域城区周边的通羊镇北部和黄沙铺镇东部;低利用等别的耕地主要分布在通山县西南部的“南林桥镇、杨芳林乡、厦铺镇”一线,洪港镇东部以及慈口乡东部。此外,利用质量空间分析呈正相关类型(H-H型和L-L型)的耕地其集聚性比自然质量更为显著;利用质量呈负相关类型(L-H型和H-L型)的耕地同样分布较为零散,无明显规律。在耕地经济条件方面,其空间分布规律与耕地的利用质量较为相似,高经济等别的耕地主要集中分布在县域城区周边的通羊镇、黄沙铺镇东北角及其与通羊镇的交界处;低经济等别的耕地主要分布在“南林桥镇、杨芳林乡、厦铺镇”一线,“闯王镇、九宫山风景区、洪港镇”一线,慈口乡东北部。此外,与耕地利用等指数空间自相关特征相似,经济等指数呈正相关类型(H-H型和L-L型)的耕地在空间分布上集聚性较强,负相关类型(L-H型和H-L型)的耕地则呈现零星分布状态。(3)基于耕地自然等指数、利用等指数和经济等指数的空间自相关分析成果,有针对性的将通山县耕地划分为综合示范区(HH-HH-HH型)、适度开发整理区(HH-F-F型)、限制非农建设区(F-HH-HH型)、综合改良区(HL-F-F型)、适度改良区(F-LH-LH型)、非农建设区(LL-F-F型)、退耕还林区(F-LL-LL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