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野生动物旅游业发展迅猛。绝大多数生物保护经济学家认为野生动物旅游是能促进野生动物资源保护与当地社区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经济激励策略之一。经过27年的努力,朱鹮(Nipponia nippon)这一极度濒危物种已得以保存和壮大。近几年,朱鹮的旅游业逐步发展。这无疑是为当地居民提供经济激励,提高农民保护朱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促进朱鹗保护和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举措。必须强调的是,如果管理不当,野生动物旅游业对野生动物也存在一定影响。本文较为系统地研究了人类干扰对朱鹮繁殖生物学和游荡期警戒行为的影响,旨在提高游客旅游体验的同时,消除旅游活动对朱鹮的影响,为科学管理朱鹮旅游业,并从根本上促进朱鹮保护提供理论基础。在研究人类干扰对朱鹮繁殖生物学的影响时,随机抽取38个朱鹮营巢地为样点,对每个样点中可能影响朱鹮营巢的13个因子(变量)进行调查,用模糊聚类法、主成分分析法、方差分析等方法,检验人类干扰对朱鹮的巢址选择及繁殖成功率有无显著影响。结果表明:(1)朱鹮偏好选择离居民点、主干道、冬水田较近的生境,在高大、粗壮、冠层厚度大的树木上营巢。(2)巢树到冬水田的距离对朱鹮幼雏的出飞影响显著(r=-0.349,P=0.032<0.05),出飞数随着巢树到冬水田的距离缩短而增加;巢树与居民点的距离与朱鹮出飞数(r=-0.339,P=0.037<0.05)、繁殖成功率的相关性显著(r=-0.374,P=0.021<0.05),出飞数及繁殖成功率随着巢树到居民点的距离的降低而上升。(3)不同强度人类干扰对朱鹮2007年的繁殖无显著影响(窝卵数(t=0.801,P=0.423>0.05)、孵化数(t=0.567,P=0.574>0.05)、出飞数(t=1.583,P=0.122>0.05)、繁殖成功率(t=1.670,P=0.104>0.05)),但04-07年等4年的繁殖成功率有极显著差异(窝卵数(P=0<0.01)、孵化数(P=0.003<0.01)、出飞数(P=0<0.01),主要影响因子是巢树到居民点的距离。在研究人类干扰对朱鹮游荡期警戒行为的影响时,采取可操纵试验法,模拟不同干扰因子对朱鹮进行干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游荡期集群觅食的朱鹮对人类干扰有一定的耐受性,通常利用警戒距离到惊飞距离的缓冲区,来响应逐渐接近的试验者带来的干扰。(1)朱鹮的警戒距离是惊飞距离的1.6倍,最小接近区域面积=π×38.572- 4700m2;(2)试验者衣着灰暗或衣着鲜艳对朱鹮警戒距离(Z=-3.153,P=0.002<0.01)、惊飞距离(Z=-3.388,P=0.001<0.01的影响差异极极其显著,鲜艳颜色对朱鹮的警戒行为影响较大。(3)目标个体到居民点的距离与其警戒距离的相关性极其显著(r=0.237,P=0);与其惊飞距离的相关性极其显著(r=0.234,P=0);伴生苍鹭与朱鹮警戒距离的相关系数相关性极其显著(r=-0.169,P=0.002<0.01);(4)第一次干扰时,13.13%的目标个体采取游走暂时回避人类干扰,25.31%的目标个体并不直接飞走,而是对人类干扰表现出一定的容受性,落在试验者的视线范围内。目标个体对连续的人类干扰较为敏感。依据本文研究结果,提出以下建议:1、生境管理:(1)随着朱鹮种群扩散,营巢海拔逐渐降低,应加强低海拔地区冬水田的管理。给予经济补偿,鼓励农户对冬水田进行翻耕、灌水,尤其注意干旱季节冬水田的维护。(2)加强封山育林及林木保护工作,严禁乱砍滥伐,为朱鹮提供更多潜在的营巢大树及夜宿林地。推广沼气使用,尝试森林多种经营,解决当地居民对薪柴、伐木经济收入的需求。(3)保持生境的植被多样性,增加障碍,减少朱鹮对人类干扰的风险感知;2、游客管理:加强游客的宣传管理工作,禁止游客穿着鲜艳色衣物。最小接近区域面积应该是以警戒距离(AD)为半径的圆圈,即最小接近区域面积=π×AD2。朱鹮的最小接近区域面积=π×38.572- 4700m2,该区域范围内限制游客进入;3、社区管理:建立合理的旅游效益分配机制,保障给当地居民带来切身的经济利益,以促进朱鹮保护和旅游业和谐发展;4、监测管理:建立长效监测机制,对旅游活动对朱鹮的影响进行有效记录与分析,以便及时做出应对措施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