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绝经后女性腰骶椎椎体CT值与骨密度的关系研究目的:通过比较腰骶椎椎体的CT值和双能X线骨密度仪(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的检查结果,分析出绝经后女性腰骶椎椎体CT值与骨密度的关系,与椎体骨折的关系。材料及方法:分为2个样本研究,所有患者入院1周内均接受腰椎CT和DXA检测。样本1:收纳绝经后女性患者95例,其中年龄5996岁,平均(76.45±10.88岁),按骨密度(总T-score值)分为3组,分别为骨质疏松组36例、骨量减少组21例和骨质正常组38例。3组患者L2至S1椎体的CT值做方差分析,测量每个椎体的CT值和DXA测得的总T-score值,做相关分析并通过ROC曲线进行骨质疏松临界值的阈值判断。样本2:收纳绝经后女性患者116例,年龄为5799岁,平均(87.03±7.99岁),根据是否存在腰椎骨折分为2组,分别为骨折组58例和对照组58例。2组患者L2至S1椎体的CT值做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样本1:骨量减少组L2至S1椎体的CT值(73.02±30.85HU至129.07±54.48HU)、骨质疏松组L2至S1椎体的CT值(45.53±40.02HU至98.33±52.47HU)均低于骨质正常组L2至S1椎体的CT值(102.64±58.09HU至178.18±83.67HU,F值为11.37至16.04,p<0.01)。L2至S1椎体CT值与DXA测得的总T-score值呈显著正相关(r值为0.600至0.642,p<0.01)。L2至S1椎体CT值的ROC曲线分析,因为L2、L5椎体的CT值曲线下面积最大(面积为0.750),L2椎体的相关系数最大(r=0.642),所以以L2椎体诊断骨质疏松准确性较好。本文采用L2椎体CT值为72.25HU作为阈值标准,可提示绝经后女性患者骨量减少或者骨质疏松。样本2:与无骨折患者(91.25±27.83HU至163.41±49.77HU)相比,骨折患者的L2至S1椎体CT值(41.33±40.20HU至59.98±48.06HU)明显较低(t值为-8.050至-5.192,p<0.01)。因此,若发现椎体CT值为明显低值时,可预估椎体骨折的发生。结论:通过绝经后女性腰椎CT检查,放射科医师测量L2至S1椎体CT值,对于筛查骨质疏松症、预估骨折的发生、提前发现干预骨质疏松症、改善患者预后以及节约患者开支具有一定临床意义。第二部分绝经后女性腰骶椎椎旁肌肉面积与骨密度的关系研究目的:研究常规腰椎CT中椎旁肌肉面积和腰椎骨密度的相关性,以及椎体骨折的相关性。材料及方法:120例绝经后女性患者,其中年龄5996岁,平均(70.7±8.1岁),接受常规腰椎CT检查,根据是否存在腰椎骨折分为2组,分别为骨折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DXA测量2组患者骨密度(总T-score值),同时常规腰椎CT测量同一患者L2和L4/5水平腰大肌和竖脊肌的横断面面积(Cross sectional area,CSA)、腰大肌/竖脊肌CSA比值,分别做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通过相关分析,计算120例患者的总T-score值与L2和L4/5水平的腰大肌CSA、竖脊肌CSA以及腰大肌/竖脊肌CSA比值的相关性。结果:骨折组患者的骨密度(总T-score值=-4.23±0.4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总T-score值=-1.53±0.63分,t=2.67,p<0.01)。骨折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之间腰大肌和竖脊肌的CSA、腰大肌/竖脊肌CSA比值均没有显著差异(t值为0.31至1.27,p>0.05)。相关分析显示120例患者在L4/5水平的腰大肌/竖脊肌CSA比值(0.60±0.19)和骨密度(总T-score值=-2.88±0.54分)之间存在相关性(r=0.21,p<0.05)。结论:椎旁肌肉面积可以在常规腰椎CT中评估,无需额外投入成本。虽然椎旁肌肉面积与腰椎骨折状态无关,但是在L4/5水平的腰大肌/竖脊肌CSA比值和腰椎骨密度之间存在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