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元认知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费劳威尔(J.H.Flaell,1976)于1976年提出,是指关于个体对自身认知过程的认知与调控。有关研究已成为心理、教育等领域的前沿热点,然而,经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4200余篇有关武术方面的文献,尚无与元认知教学与训练策略相关的参考资料。本研究根据元认知理论,结合太极拳技法的特点,以元认知策略干预武术太极拳套路的习练效果,目的在于填补此项研究领域空白。研究对象从广东高校学生中整群随机抽取武术选修的四个班级140人。以二十四式太极拳作为实验内容,将被试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男女比例均衡。实验中,实验组学生接受元认知训练,并运用元认知训练问题表进行监控,对照组学生按常规教学法教学。实验后,利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所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进行了显著性检验,并从四方面进行了比较与分析:一是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成绩特点的分析与讨论,包括:1、实验前对对照班和实验班体育成绩与元认知能力进行整体比较,结果显示实验班与对照班实验前太极拳套路成绩没有显著性差异。(T=0.653,P>0.05),元认知能力也没有显著性差异(T=0.921,P>0.05);2、实验前对对照班和实验班高、低元认知组体育成绩与元认知能力进行分组比较,结果显示实验班与对照班实验前高元认知组武术太极拳套路成绩没有显著性差异(t=—0.606,P>0.05),低元认知组武术太极拳套路成绩也没有显著性差异(t=—1.681,P>0.05);高元认知组元认知能力没有显著性差异(t=—1.106,P>0.05),低元认知组元认知能力也没有显著性差异(t=—1.106,P>0.05),所以可以进一步认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处于同一水平。二是对照班和实验班实验前、后体育成绩与元认知能力的整体差异比较,包括:1、对对照班和实验班元认知能力实验前、后进行整体纵向比较,结果显示实验班与对照班实验前高元认知组武术太极拳套路成绩没有显著性差异(t=—0.606,P>0.05),低元认知组武术太极拳套路成绩也没有显著性差异(t=—1.681,P>0.05);高元认知组元认知能力没有显著性差异(t=—1.106,P>0.05),低元认知组元认知能力也没有显著性差异(t=—1.106,P>0.05),所以可以进一步认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处于同一水平;2、对对照班和实验班体育成绩和元认知能力实验前、后进行横向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班实验前、后元认知能力分别为74.76±4.64、75.21±4.71,P=0.011<0.05,有显著性差异。三是对照班和实验班实验前、后体育成绩与元认知能力的分组差异比较,包括:1、对对照班高、低元认知能力组实验前、后进行纵向比较,结果显示对照班低元认知组的体育成绩实验前后的t检验结果为t=—1.006、P=0.328>0.05,没有显著性差异,高元认知组的体育成绩实验前后的t检验结果为t=—318、P=0.754>0.05,没有显著性差异;低元认知组的元认知能力实验前后的T检验结果为t=—1.326、P=0.202>0.05,没有显著性差异,高元认知组的元认知能力实验前后的t检验结果为t=—2.727、P=0.014<0.05,有显著性差异。由此可以看出对照班实验前后高、低元认知组的体育成绩和低元认知组的元认知能力都没有显著性变化,但是对照班高元认知组的元认知能力实验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4)。;2、对实验班高、低元认知能力组实验前、后进行纵向比较,结果显示低元认知组的元认知能力实验前后的t检验结果为t=—2.557、P=0.02<0.05,有显著性差异,高元认知组的元认知能力实验前后的t检验结果为t=—4.588、P=0.000<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四是对照班和实验班的高、低元认知能力组实验前、后进行横向比较,结果显示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低元认知组体育成绩的独立样本的t检验结果为t=—2.608、P=0.013<0.05,有显著性差异;高元认知组体育成绩的独立样本的t检验结果为t=—1.732、P=0.092>0.05,没有显著性差异。研究表明:1、元认知理论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有重要的指导价值。2、无论是高元认知组还是低元认知组,元认知的正确引导和元认知的培养对太极拳的学习有明显促进作用,但相对而言对高元认知能力组影响比较大。3、研究发现元认知伴随着主体参与认知过程。由此获得启示:元认知形成体育动作技能是客观存在的,它是影响人的认知活动效率重要而高级的认知机能;运用元认知手段,可为学习者的智力潜能开发寻找突破口,从而成为学习者提高学习能力的关键。基于此而提出四点建议:1、加强元认知理论的研究;2、加强元认知教学与训练研究3、把元认知训练结合到武术套路教法改革中去;4、创设元认知训练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