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社会的权力转移与重组——以当今中国为主要对象的宏观考察

来源 :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ea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一个显著的特点,由此而造成了网络社会的崛起。任何一项具有重大影响和历史意义的技术发明都会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极大的推动力量。社会的发展一般遵循以下的演进顺序:(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新技术—新的生产生活方式—新经济—新社会—新文明。在这个过程中,技术的进步往往带来整个社会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巨大变化。在网络技术的影响和作用下,整个当代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一方面体现在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上,另一方面体现在人们的社会关系上。其中社会权力关系也由此发生变化。网络社会中的权力转移立足于话语权的变迁和技术化权力的崛起,并同时消解了一部分管理权,进而对权威等权力类型的运作发生影响。而政府话语逐渐让步于公民阶层,尤其是其中的知识精英和传播媒体。社会权力的转移使公民社会到来的步伐加快(主要指中国),进而为宪政民主提供了技术支持和舆论准备,社会权力重组的时刻即将到来。
其他文献
市民社会问题是一个常讲常新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在西方哲学史上,市民社会思想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在马克思之后,市民社会问题仍然被西方理论界和学者所关注。这其中,葛兰
如今企业间竞争的方式随着市场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转变为从点到线再到面的竞争,其组织形式也因此从单个转变为集群模式,最终形成网络组织,形成了“有序——无序——有序”这一
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欧美国家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后现代马克思主义中的一种独特的理论形态,它从生态危机以及由此引发的生态政治革命中找到了与马克思主义的新的结合点,其理论
本文主要旨在通过梳理西方美术史上两次对阿诺德·豪塞尔艺术社会学巨著《艺术社会史》方法论的批判,向中国读者呈现西方马克思主义在上世纪中叶艺术史上的所做的贡献及其困境
马克斯·韦伯对宗教问题的研究是从“世界祛除巫魅”的理性化过程上加以理解和把握的,他的全部宗教社会学主旨在于研究世界几大宗教教义的理性化程度和过程,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