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黄龙溪古镇迎来了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启动黄龙溪景区建设以后所面临的最大瓶颈,即如何在全国古镇你追我赶的新形势下,建立可持续的良性发展机制,保持黄龙溪的快速发展势头。这个瓶颈具体表现在六个方面:在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上,黄龙溪古镇原有基础设施和旅游配套已经严重落后于其他景区,无法满足发展需要。在产业业态发展水平上,黄龙溪经营者经营理念、管理水平、经营种类极具局限,景区经营秩序比较混乱,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偏低。在产业链条外展拉动上,黄龙溪发展主要集中在古镇,对外围区域的开发和利用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区域发展不均衡。在市场品牌形象塑造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其他景区的兴起,黄龙溪的品牌市场认知度不断下滑,甚至在主流旅行社的主要旅游线路中失去位置。在地方文化传承发展上,黄龙溪景区建设主要注重于经济发展,对丰富的地方文化保护和传承力度小,一度出现无人为继的尴尬局面。在景区管理旅游服务上,景区采用行政管理模式,重管理、轻服务,且景区管委会、镇政府两个独立管理机构的管辖范围重叠,职能严重交叉,管理成效较差。面对这些问题,2009年黄龙溪古镇紧紧抓住成都市“全国统筹城乡改革试验区”改革试点和“成都市旅游优先发展重点镇”建设所赋予黄龙溪的机遇和优势,以景区为核心持续深化全域黄龙溪城乡一体化建设。尤其是四川省提出并启动“天府新区”建设和“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以后,黄龙溪瞄准“国际文化旅游度假目的地”建设目标,集中用4年时间完成了新型文化旅游城镇建设,在古镇景区外向型、产业型延展建设上取得了极具参考价值的实证案例。本文主要针对黄龙溪古镇近4年来,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线,以文化旅游产业和休闲度假经济为支撑,内外结合、整体营销、建管并重,打造新型文化旅游城镇,逐步在全川古镇中脱颖而出,成为“天府第一名镇”的实例进行研究。本文共分为6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前沿,本人就黄龙溪的基本情况、打造新型文化旅游城镇方案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第二部分为黄龙溪打造“天府第一名镇”新型文化旅游城镇的发展背景,本人就黄龙溪的发展环境、政策优势、资源优势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等优劣势进行了一般论述。第三部分为黄龙溪打造“天府第一名镇”新型文化旅游城镇的内部提升和管理,本人就黄龙溪分步实施“黄龙见水、溪通古蜀”和“溪水浸润三千年——水润黄龙溪”两项工程,使黄龙溪在古镇体量、载客能力、设施配套等方面跃居全川同类景区前列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对黄龙溪创新古镇景区管理模式、管理制度、管理力量组织、资产运作模式,成为其他古镇交流学习的样板进行了重点论述。第四部分为黄龙溪打造“天府第一名镇”新型文化旅游城镇的外部拓展,本人就景区外围建设嘉禾服务区、双流县农业博览园、锦江东岸10平方公里开发和特色旅游村(小区),在旅游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延伸拉动全域城乡统筹发展,使黄龙溪成为各界聚焦之地等方面进行了一般论述。第五部分为黄龙溪打造“天府第一名镇”新型文化旅游城镇的外部营销,本人就黄龙溪古镇创新品牌营销模式、深度开展外宣推广,最终打入国内一线旅游市场的成功经验进行了详细的论述;第六部分为总结和对下阶段黄龙溪“天府第一名镇”新型文化旅游城镇打造的思考,本人就打造新型文化旅游城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后续发展中面临的难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建议意见进行了详细论述。综上,本文通过对黄龙溪打造“天府第一名镇”新型文化旅游城镇的成功路径的分析,提出了在古镇发展中,通过创新景区建设模式、景区管理模式、景区营销模式,推动旅游产业有效延伸,拉动城乡统筹发展的可行性道路。但在文中,因着重从文化旅游方面进行研究和论述,在农业及农村地区的发展上偏重于与旅游产业的对接,其发展就本身而言挖掘还不够深入。在文章深度方面,与预想效果也有一定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