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徽省某农药企业在精喹禾灵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废水,该废水具有污染物浓度高,有机成分复杂,盐分含量高,可生化性差等特点,传统的生物处理无法满足排放要求。因此,开发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处理工艺实现该废水的达标排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课题针对精喹禾灵农药废水水质特点及各种处理技术的适用性,提出采用混凝沉淀-MVR-微电解-芬顿-SBR法组合工艺对其进行处理,以COD与盐分去除率、BOD5/COD的变化等为衡量指标确定工艺的最佳参数,为工程设计提供数据基础。工程的投产与运行证明了组合工艺对精喹禾灵农药废水处理的可行性,同时为同类废水的处理提供了一定参考。具体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采用混凝沉淀-MVR作为一级预处理工艺。对混凝沉淀阶段的混凝剂种类进行了筛选,并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同时考察了MVR系统对混凝沉淀出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对于实验废水,PAC的处理效果明显优于其他混凝剂。混凝沉淀的最佳工艺参数为:PAC投加量为5.0g/L、PAM投加量为15mg/L、废水初始pH值为8.0、沉降时间为15min,此时COD、SS和色度去除率分别为20.9%、37.5%和45.2%。MVR蒸发系统在运行稳定的情况下,可实现83.1%的水回收率,系统脱盐率和COD去除率分别达到97.1%和91.5%,浓缩倍数为5.75倍。精喹禾灵农药废水经一级预处理后,COD和TDS浓度分别由47670和49580mg/L降至3860和1424mg/L,BOD5/COD由0.09提高至0.26左右。2、采用微电解-芬顿作为二级预处理工艺。通过单因素与BBD响应面实验,确定了微电解和芬顿各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与交互作用,并获得了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微电解阶段各因素影响COD去除率的主次顺序为初始pH>铁碳投加量>反应时间,其中铁碳投加量与初始pH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微电解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铁碳投加量为658g/L、废水初始pH为2.6、反应时间为3.9h,此时COD去除率为32.6%。芬顿阶段各因素影响COD去除率的主次顺序为初始pH>H2O2投加量>FeSO4·7H2O投加量,其中H2O2投加量与FeSO4·7H2O投加量和初始pH之间均存在交互作用。芬顿的最佳工艺参数为:H2O2投加量为3.5mL/L、FeSO4·7H2O投加量为1.2g/L、废水初始pH为3.6、反应时间为4h,此时COD去除率为30.5%。精喹禾灵农药废水经过二级预处理后,COD浓度降至1800mg/L左右,BOD5/COD提高至0.39左右。3、采用SBR法作为生物处理工艺。对SBR法的污泥驯化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SBR工艺驯化启动周期约为47天。SBR法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曝气方式为限制性曝气,曝气时间为14h,曝气量为0.2m3/h,MLSS为3000mg/L,进水pH为8,此时COD和NH4+-N的去除率分别为81.5%和91.1%。精喹禾灵农药废水经过SBR生物处理后,COD、NH4+-N、TN、TP浓度分别低于320、8.0、30.0、3.0mg/L。4、将混凝沉淀-MVR-微电解-芬顿-SBR法组合工艺应用于工程实践。结果表明:该组合工艺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处理后的水质良好稳定,实际运行数据与实验数据基本保持一致。组合工艺对COD、TDS、T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9.4%、97.2%、72.4%、89.8%、93.5%。出水水质达到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排放标准,并满足企业所在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接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