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正逐渐成为胸腔内纵隔肿瘤切除术的理想术式,本文旨在探讨达芬奇机器人纵隔肿瘤切除术的学习曲线。方法选取并回顾性研究沈阳军区总医院胸外科王述民主任自2011年3月启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开始至2012年9月以来完成的最初50例达芬奇机器人纵隔肿瘤切除术的临床数据,学习曲线的描绘采用累积和分析法(Cumulative Sum Analysis,CUSUM Analysis),利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CUSUM曲线进行曲线拟合。结果该研究的50例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27例,平均年龄为46.9岁。前纵隔肿瘤39例,中纵隔肿瘤1例,后纵隔肿瘤10例。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纵隔肿物均完整切除,没有残留肿瘤组织,无中转开胸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手术时间(Operative Time,OT)最长335分钟,最短41分钟,平均手术时间为124.6分钟,通过绘制出的手术时间变化趋势图可以看出,手术时间随着手术例数的增加,整体呈下降趋势。CUSUM学习曲线经SPSS软件最佳拟合模型为三次方曲线,拟合优度系数R2=0.868,拟合方程为CUSUM(分钟)=0.046X3-4.681X2+127.508X-237.940(X为手术例数)。拟合曲线在手术例数累积至第19例时跨越顶点,以此为分界,将学习曲线划分为A、B两个阶段,A阶段为学习提高阶段,B阶段为熟练掌握阶段,并按照学习曲线不同阶段将全部病例分为A、B两组。针对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分析中,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BMI、ASA评分、病史时间长短、病灶大小以及病变位置方面,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29)0.05);针对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资料分析中,手术时间方面,平均手术时间为(124.6±66.8)min。A、B 2组对比,A组(171.0±72.6)min明显长于B组(96.2±44.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7)0.01)。在术中出血量方面,总体平均值为(26.2±22.0)ml。A、B 2组对比,A组(40.0±27.3)ml明显多于B组(17.7±12.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7)0.01)。在术后胸腔引流管放置时间方面,总体平均时间为(4.5±2.4)d,A、B 2组对比,A组(6.1±1.2)d要长于B组(3.5±2.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7)0.01);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总体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8%,B组无术后并发症发生,两组之间的差异存在显著性(P(27)0.05)。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6.5±2.9)d,2组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29)0.05)。结论达芬奇机器人纵隔肿瘤切除术的学习曲线,通过CUSUM分析可以明确区分为学习提高、熟练掌握两个不同特征的阶段。对于已熟练掌握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的外科医师,跨越达芬奇机器人纵隔肿瘤切除术学习曲线达到熟练操作约需累积19例手术经验。本文的介绍旨在为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在国内的开展提供一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