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8年开始的经济改革,将中国社会带入了一个全面转型的历史时期。随着社会转型过程的不断推进,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此同时,我国也进入了各种社会问题、社会矛盾丛生的时期。在这些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中,社会不公正问题和贫富分化成为焦点。城乡差距的拉大,社会弱势群体数量的增多,社会弱势群体的不公正待遇导致他们消极的社会态度,这将会对社会稳定造成极大冲击,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农村低保群体处于弱势群体的底层,他们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对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农村低保群体和他们的生存状况、心理状态一直是国家关注的问题。本研究深入分析和总结以往相关社会保障、社会态度、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南京市150户农村低保户生活状况的实地调查,分析了南京市农村低保群体在收入、支出、耐用品拥有量、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基本状况,试图在农村社会背景下和农村低保群体的生存状态下探求农村低保群体的社会态度的具体状态和影响其社会态度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农村低保群体社会态度的对策。研究表明,农村低保群体的收入水平低,来源单一化;日常生活支出成为他们的主要负担;耐用品数量较少,社会保障程度低下,无法满足其基本生存的需要。尽管农村低保群体的生存状况比较恶劣,但是农村低保群体的整体社会态度比较积极。“对政府的服从程度’是对社会态度影响作用最大的维度,农村低保关注的最主要问题是贫富分化以及“贫富分化和致富原因”,对于非法致富和不公平竞争导致的贫富分化态度比较消极。农村低保群体对于与自己切身相关的不公正待遇和国家政策表现出了一定的消极态度;人口特征对于农村低保群体的社会态度具有影响作用,但是人口特征的具体因素对于社会态度三个维度的影响是不一致的。年龄、客观阶层对于“对政府的服从程度”具有显著影响。对于“贫富分化和致富原因”态度,年龄、客观阶层对于以及性别和年龄的交互作用、年龄和客观阶层交互作用具有显著影响。对于“对政策不公正的态度”年龄的主效应婚姻状况的主效应,以及性别和年龄的交互作用具有显著作用。社会环境因素对于农村低保群体的社会态度具有一定影响,低保建设对于“政府服从度”具有影响,社会秩序“贫富分化影响态度”产生影响。生活环境对于“政策的不公正的态度”具有影响。为了使农村低保群体形成更加积极的社会态度,需要加大对低保群体的社会支持。在社会公平理念的指导下,促进农村低保群体积极的社会态度必须从农村贫困问题、建立公平的社会保障政策、促进社会公正、宣传积极的社会价值观方面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