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乡音韵——黄虎威器乐作品审美研究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it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以来,美国发动的“全球化”激起了全球化的民族主义的更强烈的反弹:许多国家普遍开始重视本国的文化,各国音乐家纷纷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了本民族与本地区的音乐研究及创作上。在中国当代音乐中,“川军”是一支强有力的劲旅。黄虎威教授是笔者所在的四川地区著名的作曲家,对四川民族音乐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的作品中处处闪耀着“扎根民族沃土,弘扬优秀文化”之光。本论文选取了黄虎威器乐作品中几首具有蜀乡蜀韵的作品,从不同的审美的角度挖掘研究分析他的脍炙人口的器乐作品,以他的作品实证“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的真理,唤起人们特别是专业音乐工作者、作曲家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坚定“扎根民族沃土”的信念。   无论任何事物,“韵”若包含其中.便给人以有血有肉之感.活灵活现之态。而中国音乐家则把它——“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当做审美最高理想。黄虎威先生的作品也体现了这一原则,他的作品不以“真”为旨归,而是以“韵”为核心,在欣赏中,真正能品到音乐之美的韵味。   借景抒情和寓情于景是中国民族音乐表达的特色,通过情景交融达到天人合一境界。本论文截选自的几首作品包含了音乐与画的结合、音乐与诗歌、音乐与幻想以及音乐与情景相结合的乐曲,通过对美的鉴赏都无一例外的体现了万物为一的审美特征,笔者对其本人的音乐审美标准和原则也做了深入的研究,寄希望以点辐射整个音乐学,使人们意识到一定要热爱民族音乐与本土音乐,并且启发我们一定狠抓审美意识和审美教育。在“移步不换形,互补不同路”的前提下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民族音乐,以和音和乐共同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其他文献
城市导向系统是引导人们在城市内的任何公共场所进行活动的信息系统。根据城市公共环境的各种需要通过不同载体的传播媒介,利用造型、颜色、文字、图形等表现手法传递导向信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江西是一块革命的圣地,在这块圣地上生长的电视呈现出鲜明的红色形态特征,其不仅从内容到形式都为电视形态的创新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更重要的是蕴
期刊
期刊
德国作曲家卡尔海因茨·施托克豪森是20世纪最重要的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之一,施托克豪森在序列音乐,电子音乐,磁带音乐,偶然音乐,具体音乐等方面都有很高造诣,其
期刊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奥地利作曲家,欧洲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世界音乐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是人类历史上极为罕见
学位
本论文试图对当代语境下的中国青年油画家个人风格的形成进行分析研究。在当代,我国无论是在社会、经济、还是文化方面的发展速度都是惊人的,而互联网的流行也使得全球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