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以来,美国发动的“全球化”激起了全球化的民族主义的更强烈的反弹:许多国家普遍开始重视本国的文化,各国音乐家纷纷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了本民族与本地区的音乐研究及创作上。在中国当代音乐中,“川军”是一支强有力的劲旅。黄虎威教授是笔者所在的四川地区著名的作曲家,对四川民族音乐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的作品中处处闪耀着“扎根民族沃土,弘扬优秀文化”之光。本论文选取了黄虎威器乐作品中几首具有蜀乡蜀韵的作品,从不同的审美的角度挖掘研究分析他的脍炙人口的器乐作品,以他的作品实证“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的真理,唤起人们特别是专业音乐工作者、作曲家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坚定“扎根民族沃土”的信念。
无论任何事物,“韵”若包含其中.便给人以有血有肉之感.活灵活现之态。而中国音乐家则把它——“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当做审美最高理想。黄虎威先生的作品也体现了这一原则,他的作品不以“真”为旨归,而是以“韵”为核心,在欣赏中,真正能品到音乐之美的韵味。
借景抒情和寓情于景是中国民族音乐表达的特色,通过情景交融达到天人合一境界。本论文截选自的几首作品包含了音乐与画的结合、音乐与诗歌、音乐与幻想以及音乐与情景相结合的乐曲,通过对美的鉴赏都无一例外的体现了万物为一的审美特征,笔者对其本人的音乐审美标准和原则也做了深入的研究,寄希望以点辐射整个音乐学,使人们意识到一定要热爱民族音乐与本土音乐,并且启发我们一定狠抓审美意识和审美教育。在“移步不换形,互补不同路”的前提下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民族音乐,以和音和乐共同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