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电影走过了自己的百年华诞,其电影产业日益成为文化事业和经济产业结合发展的新热点。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电影产业的市场潜力和产业潜力逐渐释放,它不仅带动着大众的娱乐神经,同时也刺激着观众的消费欲望。但不可否认的是,比起占据全球电影市场龙头地位的美国“好莱坞”而言,中国电影产业规模的狭小、电影创新能力的不足、产业活跃程度的低下仍然在不断制约着其自身的发展。电影作为文化产业的理念如今已被广泛接受,但中国的电影产业如何摆脱旧的事业体制,如何通过大环境的政策推动作用使其在走向产业化道路的过程中更为顺畅等问题都还需要人们给予更多的关注。文章第一部分概述了中国电影产业结构形态的发展历程,主要包括四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指建国前中国电影产业结构形态的形成与变化;第二个阶段指50~90年代初中国电影产业结构形态的探索与发展;第三个阶段则是90年代以来至20世纪末的中国电影产业结构形态的变革;第四个阶段指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电影产业结构形态的成型。第二部分论述了中国电影产业结构政策的内容与特征及规律。中国电影产业结构政策的内容主要涉及三个行业:制片业、发行业、放映业,文章对这三个部分的具体内容进行了概括与整理。中国电影产业结构政策的历史特征主要包括:整体电影市场的准入门槛降低;拓宽了电影产业制片、发行、放映各行业的投融资渠道;以发行业的改革作为突破口,发行和放映改革相互渗透的渐进方式。其历史规律包括:遵循电影产业制片、发行、放映一体化结合的产业大趋势;体现以发展电影产业生产力为目的的基本原则;促进电影产业产品和内容多样化、多元化发展。第三部分对中国电影产业结构政策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改进建议。目前中国电影产业结构政策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制片业相对于发行放映业较为独立的结构瓶颈;电影产业遗留的事业单位属性与企业化存在矛盾;电影分级制度颁布迟迟未果三个方面。针对这些问题,文章认为应该采取强化电影制片和发行放映产业的利益结合机制,明确电影的产业本性,积极推进电影分级制度的确立三个对策方面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