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幼儿分享行为和分享观念的跨文化研究——以武汉市和金边市幼儿为例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之间的分享是指幼儿在群体中生活时,把自己所拥有的物品或情感与其他小朋友一起共享,是幼儿适应社会生活,顺利完成社会化的必要条件。本研究在国际合作和竞争日益加剧,跨文化研究日益盛行的背景下,以3-6岁幼儿的分享行为和分享观念为切入点,通过实地考察中国武汉市和柬埔寨金边市幼儿,了解两国幼儿分享行为和分享观念的总体发展特点及异同点,对比两个国家幼儿身处的社会生态环境,分析中柬幼儿分享行为和分享观念异同点的相关影响因素。   分享行为研究所进行的实验是在Rochat,Dias和Guo等人的研究基础之上,根据我国和柬埔寨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修改,形成了基本内容包括等分/非等分、多/少、友谊因素影响下和对象性别不同影响下的幼儿分享行为表现。分享观念的考察主要是细化我国学者张莉对幼儿之间分享的定义,形成六个问题,共分为自我分享观念和他人分享观念两个维度和食物、玩具以及情感三个方面的考察。通过对研究结果进行综合比较发现:   1.3-6岁的中国幼儿,分享观念中的利他倾向强于柬埔寨幼儿,但具体到分享行为时,中柬幼儿的利他倾向并没有显著性差异。   2.中国幼儿比柬埔寨同性别幼儿分享观念中的利他倾向要强,同样具体到分享行为中,利他倾向在中柬同性别的幼儿中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差异。   3.中国幼儿对食物、玩具等分享客体的分享表现出的利他倾向较情感分享中的利他倾向强,而柬埔寨幼儿则相反。   4.分享物品数量较多时,中国幼儿的利他倾向要强于柬埔寨幼儿,但分享物品数量较少时,柬埔寨幼儿的利他倾向要强于中国幼儿。   5.分享对象为不喜欢时,3-5岁中国幼儿利己倾向较强,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利己倾向呈现快速下降趋势,而柬埔寨幼儿一直表现出较强的利己倾向。分享对象为喜欢时,中柬幼儿的利己倾向没有显著性的差异。   6.分享对象性别不同时,中国和柬埔寨的女幼儿利他倾向都偏向同性别的分享对象,而男幼儿,中柬则表现出了显著性差异,中国男幼儿分享时不考虑分享对象性别,而柬埔寨男幼儿在分享时倾向于自己同性别幼儿。   分析认为这些异同点是由于中柬幼儿成长和发展的社会生态环境存在异同所造成的,这些生态环境包括和中国有较大区别的宗教信仰环境,家庭教育环境和幼儿园教育环境,也包括了和中国相似的一些环境,如中国文化在柬广泛传播形成的环境,这些环境之间相互影响,共同导致中柬幼儿分享行为和分享观念的现状。
其他文献
随着Rogers&Kuiper et al.(1977)提出自我参照效应以来,特别是在近些年,人们对个体自我和集体自我参照效应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Brewer&Sedikedes(1996)首次提出了关系自
期刊
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新课程顺利实施的一个重要保障。在信息化背景下,有效地建设和使用信息化课程资源已经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足球运动的魅力不仅体现在观赏,更重要的是参与,而促进业余足球运动的发展正是满足众多足球爱好者参与需求的最直接的途径。此外随着我国人民健身意识的不断增强和全民健身计划
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又是最佳期。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我校通过几年的养成教育理论学习和实践
近年来在居民生活中出现新的噪声污染,固定设备通过结构传播影响环境.通过对固定设备产生的低频噪声对居民的影响,论述了低频噪声传播方式、特点、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提醒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