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梦戏初探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zaizhao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代戏曲中有大量的梦境描写,明代戏曲中的涉梦戏不仅数量比较多、种类比较丰富,而且在明代戏曲中,这些梦境也都有着一些诸如神秘性、虚幻性等共同的特点,并且许多梦境的描写在文本中又有其相同的作用。因此,对明代梦戏进行研究,是可行的,更是十分必要的。论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从文化渊源和思想渊源两个方面对梦戏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在文化渊源方面,可以看到中国古代有大量的并且约定俗成的关于梦的典故,这些典故在文学作品中被反复地、不厌其烦地运用。而在思想渊源方面,天人感应思想、佛教思想、道家思想以及曲作家“人生如梦”的思想对明代梦戏都有着深刻的影响。第二章对明代梦戏在整体上进行了研究。我先对元代梦戏进行了追溯,对比研究了明代梦戏和元代梦戏,将这两个时代的梦戏分为几个常见的类型进行了比较研究。元杂剧中的几种常见的涉梦戏,比如托梦、预兆梦、度脱梦、因思成梦等,但由于受到元杂剧表现形式和篇幅的限制,其梦境描写难免有些模式化,并流于简单。而明代戏曲在元杂剧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不仅是数量上有了很大程度的增长,而且更深的层面上挖掘了梦戏描写的潜力。第三章是论文的主体部分,主要是对《古本戏曲丛刊》一到四编中的传奇和杂剧中的梦戏进行了系统的分类研究。首先是仙梦,在这部分梦戏中,神仙进入凡人的梦境之中目的主要是解脱人生的苦难的,如对凡人进行度脱、指点未来、显示因果报应,有时也会传授本领、还有时会直接在梦中把人从苦难中拯救出来,而值得注意的还有其中很小一部分的梦,这些梦中,神仙是为了自己的事而来,说尽了尘缘难了的故事.其次是魂梦。明代魂梦最大的特色就是,这里的魂不仅有死人之魂,还有活人之魂,而且数量不在死魂之下。死魂灵之梦中多是些死不瞑目的要完成生前没有完成的愿望,比如说要报仇要托付后事,还有一些不甘心死去又要还魂活过来的。而相较之下,生魂的梦就生动得多了,类似春梦一场了无痕。然后是预兆之梦,这种梦见诸于各类文学作品中,也很难有什么新意,然而在明代梦戏中数量却不少。主要就是几种:对命运的预兆、对婚姻的预兆、帝王的梦兆。这类梦戏中也有几出值得注意的戏是写祈梦的,不仅详细记载了祈梦的地点、为了何事祈梦,而且还有神的启示,以及后来的应验情况。但是因为材料较少,无法进行系统研究。此外还有因思所致之梦,这类梦很好理解,一般来说就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最后就是其他的一些梦,比如真幻混同之梦和最有趣的插科打诨之梦。第四章中,对明代戏曲中“梦”现象描写的作用进行了研究,预兆之梦对推动情节发展、揭示人物命运的作用;因思所成之梦对展现人物的心理的作用;仙梦中绚丽的神仙下凡的场景对看戏者的教化作用;魂梦中对地狱的描写对烘托戏曲的情境、隐喻戏曲主题的作用等等.明代梦戏中对梦境的奇幻描写不仅体现了明代文人的才华横溢、风神飘逸、愤世嫉俗、放浪超迈的性格特征,表现出了当时人们的文化心理、当时社会的文化习俗,而且也表现出剧中形象的一种内在情趣美和外在伦理美的统一。
其他文献
“产出导向法”是近些年文秋芳教授提出的一种有效的外语教学法。它能够有效地解决目前高校英语教育“学用分离”的弊病。将“产出导向法”应用到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按照“
在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影响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与行为的变化,对教育教学的成效有着极大的影响作用,利用得好就能把教育教学的效果加倍增大,反之,可能导致教
“被问责是件不光彩的事情,是不是再也没有前途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坚持失责必问、问责必严,一些党员干部因履责不力、失职失责被问责后,往往系上了这样的心结。
报纸
中国正在经历深刻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转型,医疗费用在近些年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广大民众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中国发
在传统的复习课上,教师一般都是以梳理知识为主,将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重新罗列出来,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学生的参与度却不高,思维一直处于停滞状态,有些学生甚至在课堂上昏
会计是通过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等手段解决受托责任和提供决策有用信息的一个系统。会计信息化是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处理技术和信息传播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会计
1常用降温措施1.1水帘水帘降温系统是在猪舍一侧安装水帘,另一侧安装风机,风机向外排风时,从水帘一侧进风,空气在通过有水的水帘时,将空气温度降低,这些冷空气进入舍内使舍内空气温
试验以6年生华县大接杏为试材,在初花期、盛花期、落花后10d,分别喷施不同浓度的GA3(赤霉素)、BA(细胞分裂素)和NAA(萘乙酸),研究了这3种生长调节剂对华县大接杏座果率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生长调节剂
目前,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可穿戴技术等为代表的先进技术开始逐步渗透到教育领域,并对教与学模式、组织方式、环境设计产生结构性影响。通过对各项新媒体技术的梳理,并结合
教师的专业品格伴随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始终,显著地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及其效果,影响教师的教学能力。新课程表面上是“课程”的改革,实际上是由“课程改革”牵动“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