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人类社会得以发展的重要物质保证。然而,我国真菌物种资源调查严重不足。西藏高寒森林地区因海拔高、交通不便,真菌资源更少人问津。本研究采用随机踏查和样地调查的方法,旨在系统调查西藏高寒森林地区大型真菌种类和资源状况,同时探讨西藏高寒森林地区大型真菌发生与森林植被类型和其他环境条件的相关性,为大型真菌的保育和利用奠定基础。物种多样性研究方面,本研究在西藏高寒森林地区采集到大型真菌标本1100余份,239种,分类鉴定确定他们隶属于2门4纲16目44科118属,其中担子菌门1纲11目34科106属222种,子囊菌门3纲5目10科12属17种。其中有3个新种,1个拟定新种,2个国内新记录种,22个西藏新记录种。新种为西藏腹牛肝菌(Gastroboletus thibetanus),双型田头菇(Agrocybe biformata)和冷杉小杯伞(Clitocybula abietis)。西藏腹牛肝菌采自色季拉山的急尖长苞冷杉林,其主要特点为具有淡黄绿色至珊瑚红色的子实体,具有持有的中柱和大的担孢子。双型田头菇采自青冈树(Cyclobalanopsis glauca (Thunb.) Oerst.)林,其特点为具有淡黄褐色的菌盖,无菌环,担子具有两个孢子,孢子具有1个或者2个芽孔,无侧囊体,木生。冷杉小杯伞采自急尖长苞冷杉腐木上,其主要特点为菌盖灰黑色,盖囊体仅限于菌盖中央,具有柄囊体而无侧囊体和缘囊体。拟定新种为大孢疣孢斑褶菇(Panaeolina macrospora)。国内新记录种为汉弗莱拟韧革菌(Stereopsis humphreyi)和韩国硬皮地星(Astreatus koreanus)。描述了上述种的形态、分布,并讨论了其与相似种的关系。西藏新记录种为锐顶斑褶茹(Panaeolus acuminatus);胶质刺银耳(Pseudohydnum gelatinosum);裂皮白环菇(Macrolepiota excoriate);紫星裂盘菌(Sarcosphaera coronaria);疣盖囊皮菌(Cystoderma granulose);星孢寄生菇(Asterophora lycoperdoides);虎皮新香菇(Neolentinus lepideus);日本黄地锤菌(Cudonia japonica);黄褐色孢菌(Callistosporium luteo-olivaceum);黄棕丝膜菌(Cortinarius cinnamomeus);金黄拟蜡伞(Hygrophoropsis aurantiac);假红色足牛肝菌(Boletus pseudocalopus);兔耳侧盘菌(Otidea leporine);粪锈伞(Panaeolus semiovatus);隆起田头菇(.Agrocybe elatella);红柄香菇(Lentinus suavissimus);旋转地锤菌(Cudonia circinans);格纹鹅膏(Amanita fritillaria);黄白小脆柄菇(Psathyrella candolleana);褐多孔菌(Polyporus badius);硬毛干蘑(Xerula strigosa);湿生地杖菌(Mitrula paludosa)。所有种的物种多样性名录按照Index fungorum进行系统排列。所有标本均保存于吉林农业大学菌物标本馆(HMJAU)。西藏高寒森林地区的大型真菌区系组成十分丰富。10种以上(包括10种)的科为伞菌科(Agaricaceae),红菇科(Russulaceae),牛肝菌科(Boletaceae),多孔菌科(Polyporaceae),丝膜菌科(Cortinariceae),球盖菇科(Strophariaceae)和口蘑科(Tricholomataceae)。这些科均为广布全球或者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温带地区的科,共有种类达118种,占被调查的西藏大型真菌总数的49.37%。优势属有6个,分别是丝膜菌属(Cortinareius),乳菇属(Lactarius),鹅膏菌属(Amanita),牛肝菌属(Boletus),乳牛肝菌属(Suillus)和丝盖伞属(Inocybe)。世界分布种和北温带分布种(共占总数的87.12%)是主要分布属。欧亚大陆分布种,中国—日本分布种和温带—亚热带、热带分布种(共占总数的11.60%)在该地区也占有一定比例。本研究调查了西藏高寒森林地区的大型真菌的营养方式和基物的选择性。依据他们的营养方式将其分为腐生、寄生和菌根真菌三种类型。仅有星孢寄生菇一种为寄生菌,腐生真菌的比例为39.38%,菌根真菌的比例则达到60.18%。根据他们对基物的选择性把他们分为土生,木生,枯落物腐生和真菌寄生。主要营土壤生活的物种数量约为63.00%,主要营木质物生活的约为34.80%,主要营枯落物生活的物种数量约为1.76%,在菇体上生长的约为0.44%。本文通过对3个样地的9个样方两年内较为系统的调查,研究了大型真菌多样性与森林群落和大型真菌发生的许多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急尖长苞冷杉林内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通过R软件计算)大于青冈树、落叶松混合植物群落,青冈树、落叶松混合群落大于青冈树林群落。应用软件Canoco4.5对样地,环境因素和大型真菌的发生情况进行典范对应分析(CCA),结果表明同一植物类型的样方间环境条件存在着一致性,大型真菌物种的发生受不同环境因子的驱动,其发生是植被类型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表明在大型真菌生长季节其发生和降水量具有相关性,与温度变化无相关性。根据物种濒危和保护等级划分的现状,研究并探讨了西藏高寒地区大型真菌濒危等级的评价方法。野外获得了多个孢子印,培养物和DNA材料,并简要探讨了西藏高寒地区大型真菌的保育。在今后的研究中,包括植物、动物、土壤、气候和其他立地因子在内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对大型真菌发生的影响需要更大的时空尺度数据资料来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