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手机用量的增加,由于手机相关设备带来的辐射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确切的数据表明手机辐射对细胞存在直接的影响。因此本课题将小鼠的胚胎成纤维细胞(NIH/3T3)(暴露于真实手机和模拟手机辐射下,并且结合环境中化学致癌物共同作用细胞来研究手机辐射对细胞生物学效应的影响,从而为今后研究手机辐射与细胞癌变的相关性提供新的思路。在短期实验中,采用900MHz/1800MHz双频真实手机和特异性吸收率(SpecificAbsorption Rate,SAR)值分别为2.0、3.0和4.0W/kg的1800MHz的手机模拟系统(sXc1800)对细胞进行辐照,时间分别设定为连续辐照1、2、4、6、8和12h,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及DNA损伤情况,并且在辐照后正常培养12h,再次检测细胞DNA受损状态。在长期实验中,选取了促癌剂和致癌剂处理细胞24h,然后使用真实手机、SAR为2.0和4.0W/kg的模拟辐照系统分别对细胞进行辐照。设置手机和模拟系统30min开,10min关,保证通话时间4h,实验持续八周。在不同手机处理细胞之后,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统计细胞转化灶个数,并且检测DNA损伤、细胞周期及p5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在短期辐照中,通过吉姆萨(Giemsa)染色发现,在经不同时间辐射后,细胞的形态学并不会有明显的变化。细胞在真实机辐照2h及SAR≥2W/kg模拟手机辐照1h后,会对细胞的DNA造成细微的损伤,但是在正常培养12h后,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性存在。在长期辐照中,辐照八周后,发现只有加入致癌剂处理的细胞组转化灶个数较对照组存在显著性的差异;彗星结果显示加入致癌剂的细胞组的DNA均存在明显损伤,并且加入致癌剂的辐照组DNA损伤程度要明显高于只加致癌剂的对照组;在周期检测中,使用真实手机和SAR为4.0W/kg的致癌剂的辐照组的G0/G1较正常组下降极为明显,并且导致了S期、G2/M期含量的增加;在对p53进行检测时,同样发现致癌剂处理的辐照组细胞的表达量要高于其它处理组。综上所述,短期内的辐射会对细胞DNA产生一定程度的损伤,但是这种损伤在细胞辐照12h后能够修复。当NIH/3T3细胞在正常条件下,或者是受到轻微损伤的状况下,接受常用手机辐照,并不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只有当细胞受到极大的损伤后,再使用长期的手机辐照,可能会让细胞的损伤加重。本研究从不同层面揭示了手机辐射对细胞的影响,为后期深入研究手机使用情况对人体的危害以及是否引发正常细胞癌变提供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