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唐到宋,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社会主导阶层的变迁,即以地方精英为主的民间强势力量的兴起。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围绕地方精英为主的地方势力成为学术研究的一个热点。这种研究是放在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公共领域中进行,那么作为国家与社会之间的“中间阶层”,可以扩展到整个民间强势力量。民间强势力量指在一定的地域空间内,具有某种资源优势而又非政府性的人与群体。所谓资源,或者是经济资源,或者是文化资源,或者是社会资源。本文主要讨论富族和士族。富族拥有经济资源,可以是地主,也可以是商人;士族拥有文化和社会资源,也可能同时具有经济资源,可以是官僚,也可以是未入仕的儒生。相对于平民百姓,富族和士族属于强势群体,可以凭借自己的优势资源对基层社会施加强有力的影响,而在民间强势力量中,士人又居于中心的地位。 唐宋变革存在着地域差异,经济最发达的东南地区是唐宋变革的典型代表,也是学界研究的重点区域,同处南方的湖南、湖北在经济上并不发达,也成了学界研究的盲区。东南地区的典型形象不能代表唐宋变革期社会形态的全部,只有弄清各个区域的实貌,才能得出一个丰满而真实的全景图像。本文的研究思路为:以两湖地区为立足点,在理清两湖地区民间强势力量生存形态的基础上,比较湖南与湖北的差异,以及两湖地区与东南发达地区的差异,进而揭示唐宋变革的区域差异和社会转型的某些规律。 宋代两湖地区有不少传统富族,但以新兴富族为多,富族的终极目标是成为士族。宋代的科举考试看似公平,但实际上仍是富族和士族的游戏。一个富族要成为士族,需要在两方面努力,一是自身的良好教育,有成为儒者的资本,二是与官僚士族建立广泛的关系,从而融入士人社会。从事科举的巨大成本,使得普通农民很难直接向士族转化,一般的富族也需要有周密的安排,即使是特大富族,如果在向士族的转化过程中忽视产业经营,也会耗尽家产。 经济资源、文化资源与社会资源可以互相转化,士人成就的大小与其社会总资源(包括经济资源、文化资源与社会资源)成正比。在三种资源中,经济资源最为稳定,而社会资源最不稳定。真正的士族世家是三种资源的完美结合,宋代两湖士族世家很少,原因在于很多成功士族失去了经济资源。 虽然也有北宋安州的人文鼎盛,南宋醴陵的士人群体意识,但总体说来,宋代两湖地区自身的士人社会都不够发达,对外依附性很强。那些成功士人,或者祖籍不在两湖,或者成功之后迁居于开封、洛阳之间以及江浙发达地区;标示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