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年来,多项研究显示BRWD3基因突变与智力低下、癌症发生相关,但对其分子功能以及突变致病机制的研究相对薄弱。本课题组前期解析了BRWD3相互作用蛋白及其结合、调控的下游基因,但是缺乏体内研究结果。本研究以斑马鱼为模型,分析brwd3在胚胎发育中的表达特征及作用。本研究包含三个方面内容:(1)结合我们前期转录组测序和斑马鱼基因组信息,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结合测序技术获得brwd3基因序列信息,分析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多项研究显示BRWD3基因突变与智力低下、癌症发生相关,但对其分子功能以及突变致病机制的研究相对薄弱。本课题组前期解析了BRWD3相互作用蛋白及其结合、调控的下游基因,但是缺乏体内研究结果。本研究以斑马鱼为模型,分析brwd3在胚胎发育中的表达特征及作用。本研究包含三个方面内容:(1)结合我们前期转录组测序和斑马鱼基因组信息,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结合测序技术获得brwd3基因序列信息,分析其编码序列组成,探究其在不同物种间的保守性和进化特征,对其蛋白质进行理化特性分析;(2)根据获得的序列信息,设计引物,通过实时定量PCR和整胚原位杂交技术,研究brwd3基因在斑马鱼胚胎早期不同发育阶段的转录表达水平和分布变化;(3)模拟人类BRWD3截短突变特点,采用morpholino的方法构建brwd3突变斑马鱼,利用转录组测序方法筛选受brwd3基因突变影响的相关基因,对下游候选基因进行功能注释和聚类,构建脑发育相关分子作用网络,初步探究brwd3参与脑发育的作用机制。结果如下:(1)获得6894 bp包含全长编码序列、编码1742个氨基酸的brwd3基因。斑马鱼brwd3基因与人类该基因氨基酸相似度为59.98%,在小鼠等典型模式生物及人类中具有较高保守性。BRWD3蛋白分子量为195.505 k Da,为亲水性、非分泌蛋白。(2)时空表达模式显示:斑马鱼brwd3基因呈母源性表达,于原肠期表达量逐渐下降,体节期表达上升并在受精后24 h时达到峰值,随后表达降低。其在胚胎发育早期泛表达,咽囊期时主要在脑部特异性表达。(3)筛选到受斑马鱼brwd3基因影响的脑发育相关差异表达基因49个,这些基因富集于Wnt、MAPK信号途径及细胞社会联系。敲除突变斑马鱼brwd3基因后,mef2ca(用Ch IP-Sequence鉴定的人MEF2C的同源基因)的转录水平降低。在野生型斑马鱼中检测mef2ca的时空表达模式,证实了brwd3基因与mef2ca基因协同表达参与斑马鱼胚胎脑发育。本研究分析了brwd3基因在斑马鱼胚胎发育中的表达和功能特征。结果支持brwd3基因与mef2ca基因相互作用,协同表达参与斑马鱼的脑发育。本研究为了解BRWD3突变导致脑发育相关疾病MRX93的致病机制提供了线索。
其他文献
通常认为在平行层面压缩的情况下,沉积岩一般经历了从沉积成岩组构、初始变形组构、铅笔构造到初始劈理、弱劈理和强劈理等六阶段的岩石应变和岩石组构演化。其中,初始变形组构一般认为形成于沉积之后、固结成岩之前,记录了控盆构造及盆地发育时期的古应力信息,是解析沉积盆地构造属性的关键。然而,初始变形组构往往会在后期盆地反转变形时被改造。因此,经历不同程度变形改造的地层所记录的岩石组构特征如何,是否还会保留初始
系统发育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构建物种之间系统树的学科,是理解生物多样性、进化历史、生态学等的核心。在古生物系统发育分析中,可用的信息只有从化石上提取的形态学数据。由于化石本身形成与挖掘的困难,数据中基本都包含一定的缺失数据和不可适用数据,它们会影响系统发育树的构建。针对以上问题,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在形态学数据仿真实验中探究了缺失数据比例和缺失数据模式如何影响系统发育树的构建。然后,比较了在不同情
PPR蛋白(Pentatricopeptide repeat protein)是一大类序列特异性RNA结合蛋白,广泛分布于陆生植物的叶绿体和线粒体中。PPR蛋白在细胞器RNA代谢过程中发挥功能。拟南芥基因组编码至少500个PPR蛋白。PPR蛋白家族分为两大类,包括P型亚家族和PLS型亚家族。通常,PLS亚家族蛋白主要参与线粒体和叶绿体转录本的RNA编辑,而大多数分析的P亚家族蛋白主要涉及RNA代谢
本文以虚拟化数据中心网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其可能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提供一些借鉴,从而推动数据中心系统的建设。
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eur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NCAM)作为一种跨膜蛋白,在细胞间连接、神经系统发育、突触形成等生物学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唾液酸(Sialic acids,Sias)是一系列含有9个碳原子的羟基化单糖酰化衍生物,通常位于糖蛋白或糖鞘脂的糖链末端,在多种肿瘤细胞中都存在Sias的异常表达。在多聚唾液酸转移酶的催化作用下,Sias可以被添加到NCAM上的
勉略构造带位于秦岭造山带南缘,是由印支期勉略洋向北俯冲消减、中国南北两大陆块相互碰撞最终完成拼合的板块缝合带。现今的勉略构造带是在印支期板块缝合带的基础上叠加中、新生代陆内变形而形成的复合构造带。勉略构造带在其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岩石组合以及各种不同尺度、不同类型的构造行迹,通过这些信息可以很好地恢复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的碰撞拼合过程以及陆内变形的特征,进而探讨秦岭造山带的形成与演化。本
昆虫与微生物尤其是与真菌共栖是昆虫从群体聚集生活发展到完全社会性生活的主要驱动力之一;白蚁对真菌的利用是其社会性进化的重要标志。我们实验室前期的研究发现圆唇散白蚁Reticulitermes labralis的工蚁收集巢外的真菌Fibulorhizoctonia sp.菌核放入巢内。白蚁工蚁的复眼已经退化,对于外界信号的识别主要依靠触角上的嗅觉感器来完成。为了探究圆唇散白蚁对真菌Fibulorhi
仰韶文化是黄河流域重要的农业文化,考古学、古环境等研究都表明仰韶文化的扩张和广泛的影响。然而,对于该文化人群具体的遗传历史目前还少有研究。鉴于此,任何该文化人群相关的遗传学研究都能够对这一重要领域有所助益,所以本研究选取了具有典型仰韶文化特征的河南荥阳青台遗址(5500~5000年前)的人骨样品,利用古DNA(a DNA)技术来实现对这一群体遗传结构的重构。本研究一共收集了来自该遗址的72例古代居
触角是昆虫感觉器官最为丰富的部位,富含多种感受器,接受周围环境中的各种刺激,如气味、温湿度、机械刺激等,与昆虫行为关系密切。胡蜂科昆虫尤其是社会性胡蜂种群内部以及种间有着复杂的相互交流,其中,触角感受器在交流信号的接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触角感受器的类型在分类上也有一定意义。对于触角感受器的重要作用,国内外对胡蜂科昆虫触角感受器形态学的研究尚十分不足。本研究比较了胡蜂科18个代表种雌雄个体的触
功能性状的群落间演化趋势与时空格局及其同环境因素的潜在关系,是植物进化生物学研究的热点。目前关于功能性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物种水平或在少数几个群落水平上,很少有研究探讨大尺度多物种水平上功能性状的变化格局,而大尺度水平上的研究有助于跨越物种关系系统阐述功能性状的分布规律及其同环境因素之间的相关性。表皮毛是广泛存在于全球植物中且具有多种生态功能的重要功能性状之一。研究区系水平上有毛植物的分布格局及其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