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钢筋混凝土结构广泛应用于水利、工业与民用建筑、交通、港口等各类工程中,其耐久性失效已经成为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部分建筑物结构长期处于荷载和氯盐侵蚀的双重作用下,裂缝的出现在所难免。本文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氯盐环境下钢筋混凝土结构全寿命时变性能及性能可靠度研究》(编号:51278444),通过理论分析及相关耐久性试验,对以下内容开展了研究,取得一定的结论:(1)通过对未加掺合料、单掺粉煤灰、单掺矿粉、双掺粉煤灰和矿粉四种类型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氯离子扩散系数试验,分析了矿物掺合料对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矿物掺合料的增加,混凝土早期抗压强度减小,但是抗氯离子渗透的能力逐渐增强;外掺15%粉煤灰的混凝土具有强度和抗氯离子渗透性较为优越的综合性能。(2)通过对设计构件施加持续荷载,并采用“电渗-恒电流-干湿循环”加速锈蚀方法,研究锈胀裂缝宽度与相应锈蚀率的相关关系,分析钢筋直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对结构锈胀裂缝开裂时间、开展速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混凝土构件的锈胀开裂时间与钢筋直径成反比,与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成正比;构件处于干湿交替区时,锈胀裂缝顺筋开展速度较快,处于长期湿润区域时,锈胀裂缝顺筋开展速度较慢;构件中钢筋的锈蚀存在不均匀性,靠近保护层一侧的锈蚀明显严重,干湿交替的部位锈蚀严重;锈胀裂缝宽度与钢筋锈蚀率呈线性关系。(3)针对长期持载与氯离子多维侵蚀耦合作用混凝土构件存在多种裂缝的情况,通过对混凝土构件不同位置的氯离子含量分布情况研究,分析了裂缝对氯离子侵蚀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由于多维渗透的影响,沿深度方向,锈胀裂缝处的氯离子含量在0-25mm区域内随深度增加而减少,在25-60mm区域内随深度增加而增加;除锈胀裂缝与加载裂缝交叉处的氯离子含量变化规律不明显外,构件无裂缝处的氯离子含量最多、锈胀裂缝处次之、加载裂缝处最少;在裂缝周围区域,沿锈胀裂缝长度方向氯离子含量呈波浪形走向,裂缝越宽,裂缝周围氯离子含量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