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柴油在新能源的研究领域的地位已变得越来越重要。近年来,生物柴油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但其原料主要为大豆、食用废油及棕榈。微藻这一优良资源并未被广泛利用,这除了技术限制以外,主要还是由于相关研究未能深入探明微藻代谢的本质。本文以小球藻为材料,首先分析了不同的培养基的组分对油脂积累和油脂成分的影响。进一步地,在构建小球藻油脂合成代谢网络的基础上,对小球藻的异养培养开展了代谢通量分析。试验结果显示,以BBM为基础培养基,藻细胞生长速率峰值出现在接种后第12d,比生长速率方面,氮源(NaNO3)浓度0.5g/L处理最低,为0.731,其他处理(NaNO3浓度高于或低于0.5g/L)均高于0.731。藻细胞油脂含量最高的时间为接种后12d,氮源(NaNO3)浓度从0.5g/L下降到0.125g/L,12d油脂含量从21.6%上升到32.0%。通过对小球藻油脂合成代谢途径相关文献的检索,构建了小球藻油脂合成代谢网络,包括7个反应的糖酵解途径(EMP)、2个反应的戊糖磷酸途径(HMP)、5个反应的三羧酸循环(TCA)和11个反应的脂肪酸合成途径。以代谢网络为基础,基于反应物质质量守恒定律和代谢反应中间代谢物的拟稳态假设,结合生长曲线和通量平衡分析,低氮浓度促进了糖酵解、磷酸戊糖途径和三羧酸循环的代谢通量上升,显著提高脂肪酸生物合成的代谢通量;在不同生长阶段,12d及以后的脂肪酸生物合成代谢通量要高于起始生长阶段,最终优化后得到小球藻油脂含量为38.9%,比优化前提高了2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