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区景观生态设计研究——以成都双流绿野仙踪乡村旅游区为例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yuj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村旅游区是农村城市化发展的产物,乡村旅游区景观生态设计有利于乡村旅游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就如何实现乡村旅游区的景观生态设计进行探究,通过实地调查、全面分析与系统研究,建立乡村旅游区景观生态设计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包含理论体系、原则与途径和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三部分:(1)理论体系从经典生态学理论、景观生态学理论、景观美学理论和旅游心理学理论四个方面寻找论证,为乡村旅游区景观生态设计提供科学依据;(2)原则与途径就乡村旅游区景观生态设计遵循的原则与实现途径开展详细论述,为乡村旅游区景观生态设计提供方法指导;(3)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包含规划指标、景观指标、生态指标和环境感应指标,贯彻“以防为主”的思想,取代依靠末端治理的环境质量补救手段;三部分相互承接,共同作用为乡村旅游区景观生态设计提供佐证和支持。为验证技术体系的科学性与实用性,该体系被应用在成都市双流县彭镇绿野仙踪乡村旅游区景观生态设计中,经过区位、背景、现状分析和景观生态设计,营造人工与生态和谐共融、生态系统稳定发展的绿野仙踪乡村旅游区,对技术体系进行落到实处地推敲与检验,实现科学研究向设计实践的转化,对成都近郊乡村旅游区展开景观生态设计具有良好的引导和示范作用。由于论文写作期间,绿野仙踪乡村旅游区尚未施工完成,本文未能对绿野仙踪乡村旅游区的环境影响评价指标进行实测,只能以国家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作为各项评价指标的参考值--若该项目建成后,实测值低于或等于参考值,则说明绿野仙踪乡村旅游区环境质量良好,符合景观生态设计的期望;若该项目建成后的实测值高于该值,则说明需要对绿野仙踪的环境进行综合治理。本研究是对理论成果的具体应用,有利于改善设计区域的环境,促进乡村旅游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技术体系的提出为乡村旅游区景观生态设计的开展提供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持,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值得推广和应用。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市公园的建设目前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并逐步转向完全开放形式。 如何让开放式城市公园更加符合开放性的要求,让大众方便、安全、有效的使用,是本
区域性森林生态系统碳库的储量和变化对全球碳平衡产生巨大的影响,研究其对现在及未来的气候变化和碳平衡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研究陆地系统的碳循环乃至全球碳循环都是一个
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的农林复合系统是以发挥生态功能为主,兼顾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人工复合系统。目前,该地区已经建成了大面积的人工灌溉防护林体系,区域生态环境发生了深刻的
森林生物量、碳储量是森林生态系统的最基本数量特征,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及能量循环的基础,一直是森林资源监测及林业科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人类可持续利用和发
知识库是专家系统的核心部分。根据收集到的淮河中游防洪决策专家知识及调度决策的实际过程,建立了以产生式为表示方法的分层规则库。由FOXBASE语言编写推理控制策略,确定每次决策的目
在小兴安岭谷地云冷杉林内,由于树倒形成的林隙和树木掘根形成的坑丘微立地,增加了林内的复杂性,改善了林内的光照、温度及土壤水分等环境条件,进而对森林群落中树木及草本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