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本文的主要内容及观点本文是以创新理论来分析经常项目失衡问题。全文主要内容有三大块:第一块是全文的核心内容,分析创新对经常项目的作用机制,并用这种机制分析经常项目失衡累积的界限和失衡的逆转,从而建立起一个分析经常项目失衡的理论框架;第二块是使用历史资料和计量经济手段对前文提出的理论框架进行检验;第三块是应用这个理论框架分析当前的中美经常项目失衡,这既是对这个框架的应用,也是对它的进一步检验。1.经常项目失衡的创新分析框架熊彼特认为,每一个具体的生产行为,都是一种组合。这一概念可以推广应用于从广义上能称为生产的每一件事情。对于每一个企业本身,甚至对于整个经济制度构成的生产条件,都将看成是“组合”。熊彼特所说的创新就是“实现新的组合”。创新从内容上可以分为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是企业家重新组织生产条件和要素,建立起效能更强、效率更高和费用更低的生产经营系统,它是包括科技、组织、商业和金融等一系列活动的综合过程。制度创新是各类创新主体通过博弈推动制度的演变,从而产生新的约束条件,实现“新的组合”。按照创新发生的空间范围,创新可以分为国内创新和国际创新。国内创新是指国内创新主体以本国国内的要素为基础在国内实现的新组合。国际创新是指各创新主体利用国际间的、甚至是全球范围内的要素在国际间实现新的组合。创新是经常项目的重要影响因素,各国的创新推动经常项目的变动。经常项目的变动包括结构变动和总量变动两个紧密相关的方面。创新推动全球分工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各国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上的差异决定了其在全球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全球分工体系及各国在其中的分工地位决定各国经常项目的内涵和结构。因此,在创新的驱动下,随着全球分工体系的演变和各国分工地位的变化,各国经常项目的内涵和结构不断发生变化。同时,创新还对经常项目总量起重要作用。创新对经常项目总量的作用机制是:创新必然带来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影响经济行为者的预期,经济行为者对未来事件的预期影响其储蓄-投资决策,从而导致经常项目总量的变动。由于各国在创新主体及主导力量、国际创新能力、创新内容和速率上的差异,以及处于创新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其经常项目表现出不同的特征。确定一国创新状况对其经常项目的总体影响,需要考虑创新的各个方面,经过综合的分析做出判断。从创新分析的角度来看,经常项目失衡累积的界限就是指经常项目失衡累积达到的这样一个程度,在达到这个程度时,经常项目失衡的累积由于内在机制的运行趋势改变而减缓、停止甚至改变方向,或者失衡已危及经济目标的实现、迫使政府采取措施进行调整,改变经常项目运行状态。创新对经常项目失衡的累积及其界限起重要的作用。各国的创新以及创新差异,使一国经常项目运行状态不断发生变化,也使得各国经常项目以及各国对经常项目失衡的承受能力都表现出巨大差异,从而使经常项目失衡累积界限在各国之间以及在一国的不同时期表现出很大不同。创新在经常项目失衡累积中的这些作用,使得经常项目失衡累积界限表现出相对性和动态性。经常项目失衡的逆转是经常项目对前期失衡的显著的、持久的反向变动,它反映了由国际或国内的创新变动所引起的某些变量的实质性变动。创新是经常项目失衡逆转的一个重要的内在机制。各国的国内创新和各类国际创新主体的国际创新往往可以改变经常项目的运行趋势,使经常项目失衡发生逆转。2.创新分析框架的检验与应用通过对19世纪末的阿根廷、巴西、20世纪末的泰国的案例分析和对比,验证了创新在经常项目决定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考察1970-2001年间具有不同创新特性的6组国家的经常项目变动情况,检验创新对经常项目失衡累积及其逆转的作用,验证了经常项目失衡累积界限的相对性和动态性。通过对6组国家经常项目的计量分析,验证了创新是各国经常项目波动的重要驱动因素。中国以自己所具有的资源和政策优势,推行对外开放战略实现新的组合,在全球分工体系中充当了“世界加工厂”的角色。这就决定了当前中国经常项目的结构特点。丰富的廉价劳动力是中国参与国际创新的一个要素基础,目前活跃中的劳动力的平稳消费的跨期行为,也会引起当前经常项目盈余的增加。中国正处于信息技术创新周期的技术引进阶段,需要进行大量的投资。但是由于国内金融体系和投融资体制的缺陷,国内居民储蓄无法顺利转换为投资。于是在政府主导下,把引进外商直接投资作为引进资金和技术的主要方式。这就造成两个后果,一方面,外商直接投资对国内投资产生挤出效应,进一步抑制了国内投资,另一方面,由于引资体制的缺陷,外商直接投资主要流向了加工贸易,所带来的技术溢出相应也没有预期的那么大。这两个后果直接推动了经常项目盈余的增长,也使得中国的技术和产业升级受阻。引进技术受阻,使得政府加强自主研发,政府主导技术创新使得用于研发的公共储蓄上升,相应的用于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消费性支出减少。社会保障的缺位使得居民预防性储蓄增加。社会经济结构的急剧变革和对社会公平关注不足,使得居民对未来收支的不确定性预期增加,相应地增加预防性储蓄。同时,由于国内创新环境不够理想,使得私人预期不佳,创新动力不足,私人投资低迷。这样,国内储蓄超出国内投资的部分不断增长,经常项目盈余不断累积。由于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创新中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处于弱势,在国际规则的制定中一般还不能掌握主导权,主要地还是现有国际规则的接受者。这就使得中国在国际经济中面临的不确定性很大,需要进行预防性储蓄,以防外部冲击危及经济稳定。而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累积经常项目盈余是一个国家进行储蓄的重要方式。只有通过累积充足的经常项目盈余才能保证足够的国际支付手段,增强应对国际冲击的能力。中国在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升级的过程中面临巨大挑战,难以在短期内实现结构的升级,其世界加工厂的分工地位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加工贸易仍然会给中国的经常项目盈余提供来源。在长期,国内金融体系的逐步完善会缓解居民的借款约束,社会矛盾的逐步化解也会增强居民的收入和消费预期,促进投资和消费的增加。未来一二十年之后,人口结构的变化会推动中国的储蓄率降低。但是如果中国经济增长对外部过度依赖的局面和中国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不发生根本改变,就决定了持有充足的外汇储备仍然是必要的。考虑到外商直接投资的投资收益在将来的流出可能会大幅增加,贸易盈余是保持充足外汇储备的重要途径。如果不能及时改善国内创新环境,推进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中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将有被低级固化的可能。而国内金融体系的脆弱性、社会保障体系的缺陷等结构性问题也增加了中国经济的风险。一旦国际经济形势恶化,中国经常项目盈余将无法维持。经常项目盈余的减少、外汇储备来源的枯竭,再加上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弱势地位,将使得中国面临巨大的经济风险。在高新技术推动下,美国的服务业尤其是技术和金融服务业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美国的贸易结构呈现出货物贸易逆差、服务贸易顺差的格局。美国的跨国公司通过自己的创新活动在全球范围内构建自己的生产网络,把本来在美国本土生产的劳动密集型的环节以及一些资本密集型的环节放到发展中国家和一部分发达国家进行。这样本来由美国出口的商品现在变成美国跨国公司子公司在别国的出口,本来在国内就能满足的需求,现在需要从国外进口,从而推动美国的贸易赤字不断增长。由于高新技术产品的特性,其出口往往伴随着技术和知识的转让和外溢。现有的国际贸易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不能满足美国的要求,美国就通过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限制,促使其他国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而战略安全的考虑更是让美国加强了对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大国的技术出口限制,使得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受挫,加大了总体的贸易逆差。美国正处于由信息技术革命推动的长周期的阶段转换时期。进入结构调整期之后,投资和消费需求依然旺盛。美国的劳动生产率一直在上升,引致美国资产回报率的提高,吸引了其他投资机会相对缺乏的发达国家的储蓄和发展中国家的预防性储蓄,为其经常项目赤字融资。美国在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定中往往能够掌握主导权,所面临的不确定性相对较低。因此,政府的预防性储蓄需求很低。而且,几乎四年一次的政府官员更替,使得执政者的储蓄欲望很低。这就使得美国的公共储蓄长期保持在低水平。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使得美国能够很容易地从国际金融市场融资,廉价地使用其他国家的资源,推动其投资上升和储蓄下降。美国海外资产收益率远远高于外国在美资产的收益率,使得美国收益项目顺差增加,但由此造成的财富效应进一步推动了消费的上升和储蓄的降低。因此,当前美国的经常项目赤字是美国强大的国际创新和国内创新能力的反映,是美国利用创新优势廉价利用他国资源的反映,也是美国不愿与他国分享信息技术革命成果、竭力维护自己的技术优势、向外转嫁经济调整成本的结果。美国的经常项目短期内难以发生实质性改善,美国经常项目失衡在一段时间内难以逆转。这段时间的长短取决于美国经济调整的进程与国际上创新形势的变化。当美国能够顺利实现结构调整,推动世界其他国家的结构调整顺应美国调整的需要,加强对美国知识产权的保护,美国会放松对高技术产品出口的限制,其贸易竞争力将得到充分发挥,促进经常项目的实质性改善。或者国际创新形势的变化使美国经常项目赤字无法维持,美国将被迫调整经常项目。目前看来,这些变化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美国的经常项目面临一定的不确定性。如果创新不能继续深入,外部约束增强,经济调整不能顺利进行,经济形势恶化,外资流入会急剧减少,美国将被迫通过压缩国内需求缩减经常项目赤字。因此,尽管美国经济总体上看还比较强健,但也隐藏着不小的风险。3.政策含义创新是经常项目变动的重要驱动力,经常项目的均衡与失衡可以看作是创新驱动经常项目运行的结果。因此,认识经常项目失衡问题应该从分析一国创新和全球创新的状况及其变动趋势入手。只有了解了全球创新特征和一国的创新状况,才能更清楚地把握一国经常项目运行的长期规律,弄清经常项目失衡的深层次原因。只有把握了创新的变动趋势,才能更有效地预测经常项目失衡的发展前景。创新的特性使经常项目失衡累积的界限表现出相对性和动态性。因此,不存在适用于所有国家、所有时期的经常项目失衡累积的具体界限。基于历史经验研究所确立的界限仅具有有限的参考意义,切不可教条地搬来指导经济政策的制定。创新是经常项目失衡逆转的内在机制,因此,预测经常项目失衡的逆转,必须把握创新的现状与变动趋势,分析经常项目失衡逆转的影响,必须从分析推动经常项目失衡逆转的创新变动的性质入手,若想改变当前的经常项目失衡状况,则着眼于改变当前的创新状况才是根本之策。分析当前的经常项目失衡问题,既要看到中国经济实力增强、国际经济影响增大的积极的一面,更应该看到失衡背后隐藏的问题和风险。只有及时发现问题,采取对策,才能避免风险的集中爆发带来的灾难,保障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创新环境和创新体制,改善创新环境和创新体制是从根本上化解经常项目失衡可能带来的风险的重要途径。二、本文的主要贡献本文的主要贡献就是运用创新理论,从一个新的视角分析了经常项目失衡问题。具体说,有以下几点:1.使用创新理论对经常项目变动规律、经常项目失衡含义、经常项目失衡累积界限与经常项目失衡的逆转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建立了一个分析经常项目行为和经常项目失衡的理论框架。2.使用这个框架分析后提出,各国的创新能力和创新差异是经常项目失衡累积界限的重要决定因素,而创新本身所具有的特性使得经常项目失衡累积的界限表现出相对性和动态性。3.提出创新是经常项目失衡逆转的重要机制,并对这种机制进行了具体分析。从创新的角度分析了经常项目失衡逆转的影响,把失衡逆转的影响分为三大类,不仅分析了逆转的短期影响,还分析了逆转的长期影响,不仅分析了逆转的负面效应还分析了其正面效应。4.由该框架得出重要的政策含义:创新是分析一国经常项目状况、把握经常项目运行趋势、有效预测经常项目失衡前景的关键;由于创新的特性使经常项目失衡累积的界限表现出相对性和动态性,因此,不存在适用于所有国家、所有时期的经常项目失衡累积的具体界限,基于历史经验研究所确立的界限仅具有有限的参考意义,切不可教条地搬来指导经济政策的制定;创新是经常项目失衡逆转的内在机制,因此,预测经常项目失衡的逆转,必须把握创新的现状与变动趋势,分析经常项目失衡逆转的影响,必须从分析推动经常项目失衡逆转的创新变动的性质入手,要想改变当前的经常项目失衡状况,则着眼于改变当前的创新状况才是根本之策。5.使用历史分析和计量经济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检验了这个理论框架。检验建立在大量的案例和数据的基础上,既有阿根廷、巴西、泰国、中国和美国等在时间和地域上分布广泛的案例,也有遍布世界各地的157个国家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经常项目数据。6.使用创新分析框架,深入、系统地分析了当前中美两国经常项目失衡的原因、性质和前景,提出一些新的观点,揭示出了中国经常项目失衡背后隐藏的一些问题,指出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创新环境和创新体制,只有改善创新环境和创新体制才能从根本上化解经常项目失衡可能带来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