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开市场操作是央行调节基础货币,调控市场流动性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是我国货币政策三大工具之一。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方式逐渐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方式转变,央行也更加注重运用公开市场操作来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公开市场业务正逐渐成为央行货币政策常规操作的重要手段。与此同时,我国债券市场规模也在迅速扩大,市场制度越来越完善,是金融市场组成部分之一,是一国金融体系必不可少的部分。债券的收益率曲线是所有证券产品收益水平的决定因素,因而债券市场在传导央行货币政策方面起着重要媒介作用。债券市场的迅速成长,为央行持续大规模的进行公开市场业务创造了前提。因此,研究公开市场操作如何影响债券市场的传导过程变得十分重要。首先,本文通过归纳总结国内和国外对于公开市场操作和债券市场以及两者之间关系研究的基础上,从公开市场操作理论基础出发,基于经济主体和经济变量模式从理论上分析了公开市场操作对债券市场的影响机理以及债券市场在公开市场操作中的功能。同时,选择2007年-2015年期间以及特殊时点上,对我国公开市场操作对债券市场价格影响的现状进行定性分析,可以发现,公开市场操作对债券市场的影响,一方面受到资金流量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公开市场操作对债券市场价格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期。另一方面,公开市场操作对债券市场价格影响会受到市场参与者预期的影响,市场参与者能够对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做出预期判断时,投资者做出的决策就能够及时的反映在债券市场上。其次,选取公开市场操作净投放量、7天同业拆借利率、中债综合指数和广义货币供应量4个经济变量,构建VAR(向量自回归模型)模型,通过变量的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可以总结出下列结论:公开市场操作对债券市场价格存在长期影响,并且公开市场操作对债券市场价格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表现为滞后一期;公开市场操作通过货币供应量和银行间7天同业拆借利率均会对债券市场价格产生影响,相比较而言,银行间7天同业拆借利率对债券市场价格的影响程度要比货币供应量高一些,利率传导效果更好,具体表现为央行通过在债券市场上买卖债券进行公开市场操作,投放和回笼基础货币,进而影响到货币市场的资金供求关系,从而影响货币市场利率,利率可以通过资产结构效应、财富效应、预期效应和信用供应可能性效应对债券市场价格产生影响。另外,通过对债券市场价格指数进行方差分解分析,债券市场受其自身变化冲击的贡献度高达90%,因此,加强和完善债券市场自身建设对提高公开市场操作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最后,本文通过对上文的分析,提出了促进债券市场传递公开市场操作效果的相关政策建议,主要包括(1)中央银行应注重公开市场业务的连续性操作,根据调控经济的需要,提高公开市场操作频率;(2)发展和完善国债市场收益率曲线,健全的国债市场是公开市场操作的基础和前提;(3)促进场内债券市场和场外债券市场统一互联;(4)提升债券市场流动性和资金导向功能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