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吸入糖皮质激素预防急性加重的临床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iamasg_wq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探讨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对于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采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预防急性加重的治疗效果,并评估吸入激素导致肺炎发生的风险以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2016年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科就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59例,测定稳定期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肺功能;记录患者年龄、性别、评估患者CAT评分。按患者是否接受ICS/LABA治疗,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以患者不同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1.0%,2.0%,3.0%,4.0%)比较分析ICS/LABA在各不同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分组中COPD患者年平均急性加重次数、肺炎的患病率以及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下降程度。结果:1.在159例患者中,其中115例患者接受ICS/LABA治疗,年平均急性加重次数0.73±0.55,44例患者未接受药物治疗,年平均急性加重次数1.16±0.43,治疗组较对照组年平均急性加重次数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2.以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1.0%为分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1.0%组患者,治疗组47例,年平均急性加重次数0.85±0.59,对照组21例,年平均急性加重次数1.10±0.44,治疗组较对照组年平均急性加重次数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94);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大于等于1.0%组患者,治疗组68例,年急性加重次数0.65±0.54,对照组23例,年急性加重次数1.22±0.42,治疗组较对照组年急性加重次数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在治疗组中治疗组中高嗜酸性粒细胞较低嗜酸性粒细胞组中年平均急性加重次数减低(0.65对比0.85),无统计学差异(p=0.051)。3.以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2.0%为分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小于2.0%组,治疗组61例,年急性加重次数0.82±0.60,对照组34例,年急性加重次数1.12±0.41;治疗组较对照组年急性加重次数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大于等于2.0%组,治疗组54例,年急性加重次数0.63±0.49,对照组10例,年急性加重次数1.30±0.48,治疗组较对照组年急性加重次数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在治疗组中治疗组中高嗜酸性粒细胞较低嗜酸性粒细胞组中年平均急性加重次数减低(0.67对比0.82),无统计学差异(p=0.065)。4.以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3.0%为分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小于3.0%组,治疗组79例,年急性加重次数0.78±0.57,对照组38例,年急性加重次数1.13±0.41;治疗组较对照组年急性加重次数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大于等于2.0%,治疗组36例,年急性加重次数0.61±0.49,对照组6例,年急性加重次数1.33±0.52,治疗组较对照组年急性加重次数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在治疗组中治疗组中高嗜酸性粒细胞较低嗜酸性粒细胞组中年平均急性加重次数减低(0.69对比0.72),无统计学差异(p=0.118)。5.以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4.0%为分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小于4.0%组,治疗组92例,年急性加重次数0.75±0.59,对照组41例,年急性加重次数1.15±0.42;治疗组较对照组年急性加重次数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大于等于4.0%组,治疗组23例,年急性加重次数0.57±0.51,对照组3例,年急性加重次数1.33±0.58,治疗组较对照组年急性加重次数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3),在治疗组中治疗组中高嗜酸性粒细胞较低嗜酸性粒细胞组中年平均急性加重次数减低(0.57对比0.75),无统计学差异(p=0.168)6.所有患者中,对照组患者中肺炎发病率3/44(6.8%);治疗组患者中肺炎发病率8/115(7.9%),两组肺炎发病率无明显差异(p=1.000)。分别以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1.0%、2.0%、3.0%、4%)为分界,各分组中治疗者与对照组肺炎发病率无统计学差异。7.所有患者中,治疗组患者Post-FEV1%变化(-1.57±1.76),对照组患者Post-FEV1%变化(-3.14±1.61),治疗组较对照组Post-FEV1%下降程度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8.以1.0%、2.0%、3.0%、4.0%为cut-off,分为五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1.0%组,治疗组患者Post-FEV1%变化(-1.56±1.89),对照组患者表Post-FEV1%变化(-2.50±1.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6);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1.0%-2.0%组,治疗组患者Post-FEV1%变化(-2.35±2.89),对照组患者表Post-FEV1%变化(-3.33±0.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7);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2.0%-3.0%组,治疗组患者Post-FEV1%变化(-1.40±1.15),对照组患者表Post-FEV1%变化(-2.90±1.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3.0%-4.0%组,治疗组患者Post-FEV1%变化(-1.15±0.80),对照组患者表Post-FEV1%变化(-3.67±1.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4.0%组,治疗组患者Post-FEV1%变化(-1.21±1.31),对照组患者表Post-FEV1%变化(-3.54±1.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1.0%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组较对照组能明显减少年平均急性加重次数;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越高,治疗组减少急性加重率越明显。不同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患者肺炎发生率与是否接受ICS/LABA治疗无明显差异。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2.0%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组Post-FEV1%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少。
其他文献
在对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的基础上,利用状态空间模型,对中国国债规模与货币供应量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因此得出结论,国债规模的扩大引起了货币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目前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困境主要来自大学理念、政策层面和学校实践层面。破解困境需要国家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具有正确、清晰的大学理念,建
目的探究妊娠妇女宫颈长度对前置胎盘紧急剖宫产的预测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前置胎盘行剖宫产的孕妇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为紧急剖宫产分为紧急剖宫产组46例(观察组)和择
生物多样性是保障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和环境条件。野生药材资源是森林资源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发展现代中医药产业的重要因素。要大力开发大兴安岭林区的天然药材手掌参和盘
《算法与程序设计》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一个选修模块。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程序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很多学生兴趣盎然,
目的:探讨药物保守治疗异位妊娠失败的相关原因,旨在为同类疾病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50例异位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