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的日益提高,人类活动对世界环境的影响也在日益加深,久久无法散去的雾霾,首都北京俨然成了工业革命时期黄烟滚滚的伦敦。虽然人口的增长是环境负担日益加重的根本原因,但环境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还是人类的生产经营活动,这个环节也就成了治理环境问题的重要方向。在这样的背景下,环境管理会计于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首次提出,主要是为企业的管理决策提供支持性数据,通过对企业的物料使用情况和环境成本进行专门的会计核算,达到对环境和经济绩效有效管理的目的。物料流量成本会计作为一种环境管理会计方法,于本世纪初在德国首先提出,并逐步在全球得到推广,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物料流量成本会计是由德国经营环境研究所(IMU)首先提出的,在宏观物料流量会计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是实现环境管理会计重要的方法之一。宏观物料流量会计是一种以流量管理为指导思想的管理理论,在实际操作中较为复杂,需要由计算机系统的辅助才能完成。而物料流量成本会计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简化,分别从实物和货币两个方面对企业产品制造过程中的物料中心进行计量与分析,从而获得有关各个生产环节利得与损失的实物与金额数据等。物料流量成本会计的主要核算思想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将输入资源价值按照最终流量,分别核算正产品成本和负产品成本,在成本核算结果中明确体现资源损耗价值;二是资源价值按照生产流程逐步结转,明确各环节的资源有效利用价值及资源损失价值;三是除生产过程中的直接成本外,耗费的人工、设备折旧等也需要按照相应的方式,在正产品和负产品之间进行分配。物料流量成本会计将企业经营流程中所涉及的物流及成本区分为原材料成本、系统成本、传递及处理成本三类。原材料成本中主要包含材料、动力、直接采购费用三类项目。其中材料被继续细分为主材料、副材料、辅助材料。系统成本是指企业物料在内部流转过程中为了维护和支持生产发生的成本,包括人力成本、折旧及其他有关管理费用等。传递及处理成本是指为了使物料流出企业而向外部支付的成本,包括产成品运输费、废弃物处理费等。目前我国已经有部分企业开始引入物料流量成本核算,但数量相对较少且缺乏统计数据,规模也十分有限。在目前的试点中,物料流量成本会计在我国的实施存在外部损害价值被忽略的问题,对内部成本的分配方式也不合理,会计计量属性运用单一,企业对核算所需的资料准备也不充足。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缺乏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科研机构对物料流量成本核算的推动不足,企业对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脱离企业实际等原因造成的。从总体上看,这是由于我国物料流量成本核算还处于初级阶段,政策制定和研究支持稍显不足,企业缺乏尝试积极性。而德国和日本在物料流量成本会计的实施和引入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对于我国制度的完善和核算方法的创新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应当在借鉴别国成功经验的同时根据我国实情进行改进。要改善我国物料流量成本核算的现状,需要政府、研究机构、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首先,政府要营造鼓励企业采用物料流量成本核算的环境,加快完善支持环境保护的政策措施和经济措施。其次,研究机构要发挥其在研究方面的支持作用,一方面为政府的决策提供依据,另一方面为企业的具体操作提供指导意见,发挥好桥梁纽带的作用。再次,企业作为具体的落实主体,要健全成本收集的内部环境,有效利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将环境保护作为企业的社会角色的一项重要使命。最后,针对核算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要采用与生命周期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并使用多种计量观念来解决。只有这样,社会才能通过对物料流量成本核算的采用,走上循环经济的发展之路,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