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河南省统计年鉴和第三次经济普查数据为主体,以河南省第一次和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中国统计年鉴和河南省统计发展公报数据为补充,从宏观经济层面、产业层面和企业组织层面对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效果进行评价,研究结论如下: 从宏观层面分析,河南人均GDP增长幅度、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全员劳动生产率水平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单位GDP电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方面,无论是能耗水平还是下降幅度均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河南省在节能减排方面的结构调整仍任重道远。 从产业层面分析,改革开放到八十年代末,河南省产业结构是第一产业占主导地位,第二产业为辅,第三产业落后。九十年代河南省第三产业的发展得到重视,产值比重从1990年的29.64%增加到1999年的31.29%;就业比重从1990年的14.24%增加到1999年的18.97%。2002年到2013年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工业整体结构改善,发展滞后的产业减少,优势产业的比重变化出现趋好。从整体上来看,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效果显著,经受住了西方国家2008年金融危机冲击的考验。具体表现在:从2002年到2008年,河南省16个行业超前发展,比重呈上升趋势,其它15个行业则发展滞后,其比重呈下降趋势。从2008年到2013年河南省20个行业超前发展,比重呈上升趋势,其它12个制造业行业则发展滞后,其比重呈下降趋势。从产业高度化分析,1999—2008年,以劳动生产率和资本产出率考察的产业高度化指数均呈现上升趋势,2008—2013年,则波动幅度较大,劳动生产率计算的高度化指数高于资本产出率计算的高度化指数。 从组织层面来看,企业规模方面,2004—2008年,采矿业规模以上企业比重增加,2008—2013年,规模以上企业占企业数量的比重大幅度下降。其余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占全体企业数量的比例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这反映了行业在位企业小企业数量比例相对增加,竞争程度优化。从企业利润率表现来看,总体分析,2004—2008年,企业利润率呈上升趋势,但2008—2013年,受西方国家经济危机的冲击呈现下降趋势。三次产业中以营利为目标的法人单位的变化也证实了组织层面的产业结构调整效果显著:法人单位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2004年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之间产业组织转移的分水岭,第二产业的法人单位数量和就业比重都呈现倒U型;第三产业的法人单位数量呈现U型,就业比重则呈现多个波浪段的U型,其中2012年第三产业就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就业比重。 总体而言,无论从宏观经济层面、产业层面还是企业组织层面,2004年之前后三次产业结构出现大的分水岭,1978—2013年,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效果较为显著,也暴露了强制干预市场导致延长产业呈现周期性特征等问题。从“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产业结构调整的进展和问题中可以发现,“十三五”时期要明确做到两方面的任务:(1)全面推进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应当通过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区域布局政策的协调,加强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性作用。(2)放开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机理,遵循产业呈现周期性特征发展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