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美学视角下《舌尖上的中国》菜名英译研究

来源 :西安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sky_b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舌尖上的中国》是中国中央电视台推出的美食类纪录片,呈现了中国的美食生态。2012年5月该片在央视一经播出就引起广泛关注,收获极高的赞誉。目前,该节目已经推出了三季并配有英文字幕,在国外网站上同步播出。《舌尖上的中国》以食物为线索推介中国的传统饮食文化,片中出现了大量的菜名。然而,关于《舌尖上的中国》菜名翻译的研究还比较有限,纵观现有的研究成果,学者多是从语言学、功能对等和目的论等角度来研究菜名翻译。鉴于此,本文将研究的重点转向译语读者,以接受美学理论为指导,选取《舌尖上的中国》菜名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从“期待视野”“空白点及不确定性”“视野融合”“审美距离”等四个方面分析《舌尖上的中国》菜名翻译是如何关照读者的接受程度,总结译者以目的语读者为中心所采取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为菜名翻译提供参考和借鉴。研究的主体部分主要从接受美学理论的四个方面展开,首先是从语言习惯,文化因素和宗教信仰的角度分析译者如何关照目的语读者的期待视野。其次,分析译者在传递原语信息时如何与目的语读者取得视域融合。而关于不定点的讨论则主要围绕着是否应将其具体化。最后,本文分析了译者是如何调整与目的语读者的审美距离。通过研究发现,《舌尖上的中国》菜名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当充分考虑目的语读者的语言习惯、文化心理、宗教信仰和审美标准等,灵活使用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采取直译,意译,套译,音译等方法。研究表明,在菜名翻译过程中译者要充分考虑目的语读者的接受能力,并让目的语读者参与进来。本文为《舌尖上的中国》菜名翻译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同时也证明了接受美学理论对菜名翻译研究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在农村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急剧变化的情况下,农村土地资源供求矛盾不断加剧,构建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机制,进而盘活农村数量庞大的宅基地资源不仅十分必要而且也具有现实可行
国际和国内的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宏观经济政策的实现必须同时满足四大目标,包括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以及国际收支平衡。而一国为实现这几个目标,利率与汇率政策是必然
对70t级黄磷罐车的加温结构进行传热分析,对加热时间进行了理论计算,并对样机进行了试验研究,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