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对知识的重新建构。对二语习得者而言,知识的建构包括输入和输出两个过程,其中听和读是信息的输入过程,而说和写是信息的输出过程,输入与输出达到一定的平衡时,学生的语言能力才能得到发展与提高。课堂互动作为语言输出的一种有效途径,在二语习得中显得尤为重要。但众多研究调查发现,初中英语课堂沉默现象尤为严重,总有一部分学生不愿主动积极参与到课堂互动中,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农村中学,在城区中学也不少见。初中英语课堂沉默不但阻碍了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而且还影响了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已有研究发现,学生沉默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学生方面,教师方面和社会文化方面。但是,笔者发现国内外研究对象主要是大学生和不以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很少有学者将城区中学和农村中学进行对比研究。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了很大转变,但还是不能打破初中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笔者认为这是由于教师在教学时忽略了地域原因,没有做到教学的因地制宜。城区中学和农村中学面临着社会环境、师资力量、研究对象等的差异,所以对沉默成因的研究也应体现其差异化,不能仅仅借用以往的研究。因此,本研究试着回答以下问题:(1)城区学校和农村学校英语课堂沉默成因是否有差异呢?(2)如果存在差异,差异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为此,本研究针对初中英语课堂沉默成因,以重庆市渝北区实验中学为代表的城区中学和以重庆市武隆县长坝镇中学为代表的农村中学进行对比分析。笔者通过课堂观察录音、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形式对两所中学初中英语课堂沉默成因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1)初中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的确存在于两所学校,且有其共同原因:英语水平、课堂焦虑、面子观等。(2)武隆县长坝中学沉默现象更加严重,这主要是由于长坝中学处于农村地区,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师道尊严的观念仍根植于教师、学生心里,导致课堂氛围比较沉闷,师生关系不和谐。(3)课堂焦虑及个体其他因素成为渝北区实验中学学生沉默的重要原因,在对学生进行访谈后发现,学生的焦虑主要来自于家庭的高期望及升学的压力。同时,渝北区学生主体意识比较强烈,课堂表现会受自己的心情等影响。笔者认为针对初中学生来说,英语课堂的参与度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对教师的认可程度,对教学计划的喜爱程度,所以针对初中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笔者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通过调查我们得出结论,城区中学和农村中学英语课堂沉默成因有其共性也有其差异,教师在教学时应该针对学生沉默的成因,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因地制宜地进行教学,达到课堂互动的最佳效果,实现真正的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