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实验通过RT-PCR从番茄花粉中获得高效特异表达的高赖氨酸基因TSB的cDNA序列,构建其受控于单子叶植物Ubil强启动子下的高效表达质粒pBIUB-TSB。与此同时,以禾本科牧草中间偃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实验通过RT-PCR从番茄花粉中获得高效特异表达的高赖氨酸基因TSB的cDNA序列,构建其受控于单子叶植物Ubil强启动子下的高效表达质粒pBIUB-TSB。与此同时,以禾本科牧草中间偃麦草为材料,以它的成熟种子为外植体,建立简单的植株再生体系,并将构建好的表达载体通过基因枪和激光微束穿刺转化法将其导入到中间偃麦草愈伤组织中,通过卡那霉素筛选,得到再生植株。实验结果表明:我们建立了中间偃麦草简单的植株再生体系:(1)愈伤诱导培养基:MS+2.4-D(4.5mg/L)+BA0.1mg/L+蔗糖30g/L+琼脂6.5g/L pH值5.8~6.0;(2)愈伤继代培养基:MS+2.4-D 4mg/L+BA 0.1mg/L+Vc 5mg/L+蔗糖30g+琼脂6.5g/L+肌醇100mg/L pH值5.8~6.0;(3)芽分化培养基:MS+BA 2mg/L+NAA1mg/L +CoCl2 5mg/L+ZT 0.5mg/L+蔗糖30g+肌醇100mg/L+琼脂6.5g/L PH值5.8~6.0;(4)生根培养基:1/2MS+ IAA0.5mg/L +NAA0.5mg/L+活性炭0.1%+蔗糖30g+琼脂6.5g/L pH值5.8~6.0。在卡那霉素为300mg/L的筛选压力下,两种转化法都得到了一些再生植株,经过PCR和Southern blotting检测,有4株成阳性,证明高赖氨酸基因TSB已经整合到了中间偃麦草的基因组中,其中通过基因枪转化获得2株,激光微束穿刺转化获得2株。
其他文献
在2006–2008连续两个生长季,分别采用盆栽和池栽的方式,研究花后干旱和不同时期灌水对不同直链淀粉含量的小麦淀粉积累特征及粒度分布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小麦成熟期籽粒中淀粉粒度分布状况在成熟小麦籽粒中,淀粉粒粒径分布均在0.4–50μm之间。体积和表面积分布呈双峰曲线变化,两峰之间峰谷出现位置均为A、B型淀粉粒的分割点10μm左右。数目分布呈单峰趋势,峰值粒径出现在1μm以下。粒度分布图
本试验于2006~2007年在河南农业大学科教园区进行,采用冬小麦-夏玉米一体化两熟种植方式,全生育期不进行灌溉,在自然降雨条件下设置垄作覆盖、垄作、平作覆盖及平作四个处理,垄沟互换种植,对土壤水分、土壤呼吸、土壤温度、容重及对作物生长发育、衰老、产量品质进行了研究。试验主要结论如下:1、秸秆覆盖处理有利于改善雨养旱农区农田土壤水分状况,改变了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土壤水分分布,对提高土壤含水量具有明显
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我国宽带业务已逐渐呈现业务综合化、网络光纤化等趋势。近几年,我国"宽带中国"战略的推行,使得许多运营商都加快光纤到户的接入网络建设,促进了我
现阶段,构建理想穗部性状,优化产量构成因素,使单产水平得到跨越,是水稻超高产育种的主要研究内容。本研究采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及其相应的分析方法,对水稻品种IR24与自育的长穗大粒品系FJCD杂交组合的含有178个品系的重组自交系群体(RILs,F_8)15个产量及穗部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主要结果如下。 1、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认为,在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中,单株谷
本试验于2008~2010年连续两年度,在兰考县城关镇超高产攻关田,采用人工挖掘法,分层次从大田获取根样,用WinRHIZO Pro 2008扫描仪进行扫描,研究了不同施氮量下两个穂型冬小麦根系形态、生理特征及其构型分布的差异,分析了根系性状与地上部生长及籽粒产量的相关关系,以期为不同穂型小麦品种高产高效栽培及根系调控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在高产麦田,冬小麦的根重密度、根长密度、根直径、
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然而,世界各地因程度不同的干旱所导致的小麦减产十分严重。目前,干旱已成为影响我国小麦产量的最主要因子。因此,选育抗旱性强的品种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挖掘小麦产潜力的迫切问题,利用组织培养筛选抗旱无性系为抗旱育种提供了一种有效捷径。到目前为止,在细胞水平上鉴定品种抗旱性尚缺乏具体而系统的方法。本研究旨在利用组织培养确定适合快速鉴定小麦品种抗旱性的筛选剂(PEG)最适浓度及适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