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当前,人类社会发展中的能源结构是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升,我们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日趋增强。然而,化石能源的无节制利用加速了资源枯竭,并引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因此,调整当前的能源结构迫在眉睫。可再生能源虽然具有环境友好型特征,但受限于其区域性和间断性,很难实现连续性高密度集中开发利用。因此,可将间歇性的可再生能源转化为电能、热能等,利用化学键储能进行存储以方便运输和再利用。在化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人类社会发展中的能源结构是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升,我们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日趋增强。然而,化石能源的无节制利用加速了资源枯竭,并引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因此,调整当前的能源结构迫在眉睫。可再生能源虽然具有环境友好型特征,但受限于其区域性和间断性,很难实现连续性高密度集中开发利用。因此,可将间歇性的可再生能源转化为电能、热能等,利用化学键储能进行存储以方便运输和再利用。在化学储能研究领域,二氧化碳(CO2)的利用既能实现高密度能量存储,又能缓解环境问题。然而,由于CO2非极性
其他文献
气候变暖加速的背景下,农田生态系统是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生态系统,其碳库变得十分活跃。中国西北干旱区自然环境脆弱,葡萄作为干旱区广泛种植的经济作物,其藤本结构和多年生属性对区域碳库有重要影响。研究葡萄园内的碳通量变化规律和机制对认识干旱区碳循环过程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我国西北干旱区葡萄园农田为研究对象,利用土壤碳通量自动观测系统结合涡度相关系统的方法,于2013年7月至2017年10月研究了干旱区葡
化石燃料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其过度消耗不仅引发了能源危机,也导致了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日益升高严重威胁到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二氧化碳电还原技术在促进碳中性循环的同时,也实现了可再生电能的存储,因此被认为是减轻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有效途径。作为二氧化碳电还原反应中的一种重要液体产物,甲酸在医药合成、储氢材料、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不仅如此,技术经济分析
水体中重金属及砷污染物,由于其环境持久性、难降解、生物富集性等,对人类健康和整个生态系统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清除不同浓度、不同形式、不同价态的高毒性重金属和砷污染物一直是水处理技术面临的主要挑战。近年来,用于水净化和环境修复的纳米材料受到了研究者广泛的关注。但是,在可持续水处理过程中,纳米材料易团聚失活、难分离等缺点仍然制约着其实际应用。本文在宏观尺度上,构造了不同类型的铁基微纳结构/多孔碳复合材
湖泊是陆地水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调节区域气候、改善区域环境、维持河川径流保持区域平衡、提供生产生活及农业灌溉用水、繁衍水生生物等多种功能。近几十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农业等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类活动强度加剧,有害物质通过各种渠道汇入湖泊,导致湖泊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污染频发,其中重金属的污染是湖泊生态污染最为重要的种类之一。重金属的特点是来源广泛、残留周期长、不能被生物降解等,并且可以通过食物链传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水污染,CO2的过量排放等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开发新材料及新技术来减少污染刻不容缓。咪唑鎓盐是一类1,3-二取代的咪唑阳离子与阴离子结合的盐,并以绿色溶剂离子液体的形式而闻名,具有制备功能材料的潜能。咪唑鎓盐离子液体因其取代基可调节性而便于功能导向灵活设计,且具有离子传导性好、稳定性高、蒸汽压低等优点而被广泛研究,用于萃取,催化,电化学等领域。然而咪唑鎓盐离子液体也存在强烈
多年冻土是冰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气候变化更为敏感。气候变暖造成多年冻土退化,影响土壤系统碳氮循环。大兴安岭地区是中国高纬度多年冻土的核心分布区,也是中国重要的林业基地,正经历着更大的温升幅度,因此是揭示森林生态系统对寒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响应的理想研究场所。受人类活动和气候变暖的共同影响,多年冻土正加速退化,这加剧了古碳的分解并释放出更多的温室气体,对气候变化产生重要的反馈。本研究采用野外原位观
近年来,空气污染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环境问题,改善空气质量的关键之一在于区域协同治理和污染物联合防控。无论是从大气科学的角度研究模拟模型,还是从数据科学的角度挖掘空气污染大数据模式和特征,仅依靠单一的学科理论和手段难以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而且,模型中存在不可避免的不确定性,污染数据集规模大、复杂度高,这些都为空气污染的协同分析带来巨大的挑战。因此,引入交叉学科思想,充分结合传统模型的科学性和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