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预处理提高急性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疗效及安全性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来源 :南京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tyz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急性脑梗死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生命与健康。时间窗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type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溶栓治疗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存在再灌注损伤、溶栓后出血等风险。因此神经保护剂联合溶栓治疗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之一。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Edaravone,ED)是目前国内唯一在临床上使用的神经保护剂,其与rt-PA联合治疗已在临床开展,但联合用药顺序、时机及治疗机制等尚不明确。本课题结合临床工作的开展,继续评估依达拉奉联合rt-PA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通过建立大鼠自体血栓栓塞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分析依达拉奉预处理对溶栓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通过测定脑组织相关因子表达及活性的变化,探讨依达拉奉预处理的作用机制,为其与rt-PA溶栓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提供更多依据。本研究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溶栓前应用依达拉奉提高rt-PA静脉溶栓疗效及安全性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溶栓前应用依达拉奉对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  方法:纳入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江苏省卒中研究协作组织中五家医院内接受rt-PA静脉溶栓及依达拉奉联合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溶栓前后使用依达拉奉的不同顺序分为依达拉奉预干预组和依达拉奉后干预组,比较两组溶栓后24小时、出院时(或7天)NIHSS评分及治疗后3月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同时比较两组溶栓后颅内出血(包括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及7天、3月死亡率。  结果:总共纳入203例患者,其中依达拉奉预干预组99例,依达拉奉后干预组104例。治疗后24小时及7天NIHSS评分依达拉奉预干预组较后干预组明显减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改善明显,有统计学差异(7.85±7.809 vs.10.25±7.834;P<0.01、4.98±5.186 vs.7.31±7.413; P<0.05)。在3月时依达拉奉预干预组预后明显优于后干预组(mRS0-1:61.1%vs.36.4%; P<0.01)。依达拉奉预干预组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后干预组,有统计学差异(2.0%vs.8.7%;P<0.05)。3月时依达拉奉预干预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后干预组,有统计学差异(4.0%vs.12.5%;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依达拉奉预干预为预后良好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rt-PA静脉溶栓前使用依达拉奉对3月后神经功能改善优于溶栓后使用,同时可明显降低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  第二部分:大鼠自体血栓栓塞MCAO模型制作的改良和溶栓治疗研究。  目的:探讨改良法建立大鼠自体血栓栓塞MCAO模型的可行性及评估能否用于溶栓研究。  材方法:采用体外制备大鼠自体血栓经PE-10导管直接超选择插管越过翼腭动脉分叉至颈内动脉,注射血栓后成功建立大鼠MCAO动物模型。并在此模型上进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研究。药物干预组建模后3h通过尾静脉注射rt-PA(10mg/kg),模型未治疗组(NS组)经尾静脉注射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之后24h后行Longa评分,比较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其后取脑组织行TTC染色,计算梗死体积;NS组于建模前后行DSA全脑血管造影评估脑血管情况。  结果:12只大鼠均建模成功,存活率100%。NS组DSA全脑血管造影显示栓塞侧大脑中动脉及大脑前动脉未显影。与NS组比较,rt-PA组神经功能缺损及脑梗死体积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改良的大鼠自体血栓栓塞MCAO模型制作方法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模型稳定性及动物存活率都大大提高,可以较好的模拟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特征并适于溶栓等相关治疗的研究  第三部分:依达拉奉预处理对急性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预处理对rt-PA静脉溶栓治疗大鼠急性脑梗死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  方法:建立60只大鼠自体血栓栓塞MCAO动物模型,根据不同的处理措施分为依达拉奉预处理组(n=18)、依达拉奉后处理组(n=18)、单用rt-PA组(n=12)、NS组(n=12)。依达拉奉预处理组于建模后2.5h经尾静脉予依达拉奉(3mg/kg),3h予rt-PA(10mg/kg),3.5h予依达拉奉(3mg/kg),4h予与依达拉奉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依达拉奉后处理组于建模后2.5h予与依达拉奉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3h予rt-PA(10mg/kg),3.5h及4h予依达拉奉(3mg/kg)。单用rt-PA组造模后2.5h静脉予与依达拉奉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3h予rt-PA(10mg/kg),3.5h及4h予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NS组于建模后2.5h、3h、3.5h及4h予与依达拉奉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24h后各组行神经功能缺损Longa评分、TTC染色测定大鼠脑梗死、大鼠脑组织切片HE染色行组织学观察及脑出血评分及伊文思蓝(EB)渗透法检测血脑屏障通透性。  结果:建模后24h,各干预组Longa评分均较NS组明显减低(P<0.05),各干预组中rt-PA联合ED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较单用rt-PA组明显减低(P<0.05)。ED预处理组脑梗死体积较ED后处理组及rt-PA组明显减少,有统计学差异(P<0.01)。rt-PA组与ED后处理组脑出血评分较NS组及ED预处理组明显增加,有统计学差异(P<0.01)。ED预处理组血脑屏障通透性较其余各组均明显减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依达拉奉预处理可明显提高rt-PA静脉溶栓的疗效,同时通过对血脑屏障的保护减少溶栓后出血进而提高溶栓的安全性。  第四部分:依达拉奉预处理减少急性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后脑出血的机制探讨。  目的:通过检测干预后大鼠脑组织中自由基损伤神经元产生的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超氧岐化酶(SOD)含量、氧自由基(ROS)活性及MMPs的活性进一步探讨依达拉奉预处理保护血脑屏障,减少溶栓后出血可能的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及指导。  方法:建立48只大鼠自体血栓栓塞MCAO动物模型,根据不同的处理措施分为依达拉奉预处理组(n=12)、依达拉奉后处理组(n=12)、单用rt-PA组(n=12)、NS组(n=12)。药物处理措施同第三部分。24h后检测大鼠脑组织MDA、ROS含量和SOD活性。明胶酶谱法检测MMP2、MMP9活性。  结果:NS组MDA、ROS含量显著高于其余三组(P<0.01),ED预处理组MDA、ROS含量最低(P<0.01),SOD活性最高(P<0.01)。与NS组相比,各处理组MMP2、MMP9活性均明显增高,有统计学差异(P<0.01)。而其中ED预处理组MMP2、MMP9活性均明显低于rt-PA组及ED后处理组(P<0.01)。  结论:依达拉奉预处理治疗通过降低ROS,提高SOD活性,抑制MMP9、MMP2活性从而提高rt-PA静脉溶栓治疗疗效,降低溶栓后出血。
其他文献
肺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尽管近年来手术、化疗、放疗三大经典治疗手段在不断发展进步,肺癌总的生存率并未得到明显提高,80%的肺癌在诊断后1年内死亡,5年生存率仅为14%。 随着肿
目的:高龄患者(>70岁)非心脏手术数量增加,围术期心脏事件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高。β受体阻滞剂被认为是预防心肌缺血的有效药物。本实验研究倍他乐克在高龄冠心病或冠心病高危因
目的:对靶控异丙酚镇静的老年患者,评价大脑状态指数(CSI)与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在无手术刺激条件下监测镇静程度的准确性及年龄因素对其的影响。 方法:ASAⅠ~Ⅱ级患者40例,按
目的观察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与血小板(platelet, Pit)水平在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围手术期的变化。方法本实验属于前瞻性观察研究。随机选取拟行体外循环(cardiopulmon
本文对不同剂量长托宁经静脉用于小儿术前用药进行了研究。文章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人,分别于术前静注长托宁5ug/kg(组1)、10ug/kg(组2)、15ug/kg(组3)。在静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