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籽粒中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积累及同化物的转运速率是限制小麦籽粒产量的主要因素,灌浆持续时间是小麦籽粒产量形成的关键因素。黄土高原雨养农业生产区土壤供肥能力差,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蒸发大,小麦灌浆期容易遭受大气干旱和土壤干旱,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因此研究长武塬区小麦施肥量对产量的调控效应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本实验在大田情况下,以长旱58为供试材料,研究不同肥料用量下小麦物质转运、积累和分配的影响,共设置5个氮水平即N10kg/ha;N280kg/ha;N3150kg/ha;N4195kg/ha;N5300kgha。试验于2011年9月至2012年6月在中国科学院长武农业生态试验站进行,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其余茎是地上部花前干物质对籽粒贡献最大的器官,颖壳可能是地上部干物质转运最先发生的部位。随着氮肥的增加,花前干物质转运效率和贡献率降低。籽粒产量与灌浆期光合作用贡献率呈正比,合理的增施氮肥主要是通过增加了花后光合同化物贡献率从而增加产量,但是过量施肥使植株贪青,物质转运迟缓,花后光合同化物对籽粒的贡献率降低,产量下降。2.增施氮肥可以显著增加出苗-拔节期地上部氮素的积累,0-150kg/ha范围增施氮肥,有利于植株灌浆期氮素吸收,成熟期氮素含量依次是籽粒>叶片>茎秆>叶鞘>颖壳。籽粒氮素主要来源于叶片和茎秆,少量的氮肥投入可以促进营养器官中的氮素向籽粒中的转运,但是过量的施肥造成营养器官氮素转运效率降低。150-195kg/ha氮肥施用下小麦蛋白含量和氮素利用效率最高,氮肥生理效率和偏生产力较低。适量增施氮肥下,旗叶、颖壳、籽粒中GDH和GS活性较高,这对营养器官中氮素输出和籽粒中积累氮素有重要意义。3.氮肥对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穗数和穗粒数影响差异均显著。适量增加氮肥应用可以提高穗粒数和穗数,分析发现穗数是产量的主要贡献因子,产量较低主要是因为穗数较少。然而千粒重与产量负相关,暗示小麦通过减少分蘖和穗粒数适应氮素亏缺,从而保证籽粒的充分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