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学界的研究。目前,关于16-17世纪这一历史时段的儒学发展有很多研究成果,鉴于本文的特定论题,主要从思想文化史的角度来参考前人成果。思想文化史对16-17世纪的研究,影响比较大的是余英时的一系列著作,主要有《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士商互动与儒学转向》、《明清变迁时期社会与文化的转变》《宋明理学与政治文化》等。余英时主要是将韦伯(Max Webber)的学说运用到中国,从而证明儒学对于商业或者说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并没有阻碍作用,但是正如赵轶峰指出来的“虽然马克思韦伯、余英时等著名学者都主张儒家思想和资本主义之间存在可融通性,”但是“从个别概念的分析入手来分析这个问题,得出的是语义关系的相似性,也即是理想化的、纯概念之间的相互兼容性,而历史过程受更复杂的因素影响,即使同样的‘主义’都会演变为不同的现实,更何况仅仅是一些有兼容性的成份.”1。从笔者的角度看,余英时这些文章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开拓了思想史研究的角度,拓宽了思想史研究的视界。从士商互动的角度分析儒学和资本主义的关系,也许对历史的解释并不是很成功,但是他在文章中指出的当时士人心态和行为的变化,很值得注意。当士人和商人相互交往,甚至士人有将文化活动发展为商业活动的趋向时,受到冲击最大的就是传统的儒家伦理。认为虽然这种冲击有解放思想的作用,但是在新的伦理规范还没有建立起来的情况下,其破坏作用要大于革新效果。因此,具体分析儒家学说及流派对传统思想的冲击,有助于更好的理解当时社会的种种离经叛道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