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诚”是儒家哲学的重要范畴,最早关于“诚”的理论产生于先秦时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唐朝时被李翱等学者所发掘,直至周敦颐将“诚”与《易传》相结合进行了本体论的提升,“诚”的哲学意蕴才得以凸显和完善。周敦颐的“诚”观念学深深影响了后世一批宋儒,如二程、张载、朱熹等理学大家。周敦颐也因此被推举为理学的开山鼻祖。周敦颐在继承了前人“诚”的道德内涵——特别是《中庸》和李翱的《复性书》中“诚”的内涵意义上,结合了《易传》,将“诚”定义为“无极”、“太极”之本性,万物因获“诚”而产生,通过遵循内在的“诚”而得以发展。而“无极”、“太极”在周敦颐的哲学体系中具有本体意义,从而周敦颐将“诚”推向了本体的高度,构建了儒家“诚”哲学一向缺乏的宇宙本体论基础,并将“诚”作为“天”、“人”沟通的纽带,为儒家道德理论提供了坚实的宇宙本体论基础,从而为个体的道德实践提供了坚实可信的依据,肯定了个体可以通过至“诚”的道德实践过程而达到与“天”合一的高度。对于个体的道德实践而言,至“诚”即是对于“诚”本体的复归,个体通过“无欲主静”、“迁善改过”、“慎动”等修养方法来趋向、达到“圣人”的境界。由此,周敦颐构建并完善了儒家“诚”哲学的理论体系。本文以“诚”的哲学思想为研究中心,顺应着“诚”的发展道路进行梳理,重点突出周敦颐对儒家“诚”哲学的发展与完善,对周敦颐“诚”的哲学体系的内涵进行了详细阐述,分别从“诚”的本体意义、道德内涵以及至“诚”的修养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梳理。最后对后世受到周敦颐“诚”的哲学思想影响的宋代理学家及其思想进行简要阐述,通过此文,以期对中国儒家哲学的“诚”的思想发展得以掌握,通过从宏观到微观的视角体悟周敦颐“诚”的哲学的宏大与精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