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的炎症脱髓鞘改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现为进一步探讨多发性硬化在临床的发病情况,做一全面的临床分析,进一步了解多发性硬化的发病年龄、发病诱因、起病形式、首发症状、临床症状特点、辅助检查及临床治疗效果,从而提高对多发性硬化的全面认识,提高诊断的技能、减少误诊率及临床治愈率。方法均采用临床病例回顾性分析,病例选择自2005年1月-2010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59例MS患者以及自2008年1月-2010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46例MS患者,共计105例MS患者,均采用了符合Poser诊断标准的多发性硬化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我们对105例多发性硬化的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在105例确诊的临床病例中,结果显示在住院的MS患者中,女性58例(55.2%),男性47例(44.8%),女:男=1.17:1;发病年龄由4岁-69岁的年龄,平均年龄36.5岁,发病高峰年龄在20-40岁;在MS的患病者中有29.5%的患者有明确的发病诱因,主要以感染和劳累后起病的居多,多以亚急性(61.0%)、急性(27.6%)起病,慢性起病可见,支持临床确诊病例41.0%,实验室确诊病例18.1%,临床可能确诊病例37.1%,其中以复发-缓解型81.9%,继发进展型14.3%为主,首发症状以肢体无力的占36.2%,感觉障碍占22.9%,视力下降占11.4%,头晕占9.5%为主要症状,在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以感觉障碍最常见占80.1%,以浅感觉障碍为主占83.8%,主要以痛觉温度觉障碍为主,脑神经损害主要以视神经损害最多,以眼部症状损害为主,视神经损害占54.2%,要稍高于国内报道50.4%,且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脑脊液寡克隆区带阳性占32.3%,IgG蛋白定量异常34.2%,在本组病例中行头颅核磁共振(MRI)检查的92.3%,头颅MRI检查异常90.1%,脊髓MRI检查异常83.7%,多以大脑白质、脑室周围病变为主。在行视觉诱发电位(V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体感诱发电位(SEP)的患者占35.2%,通过应用地塞米松、甲基强的松龙、丙种球蛋白、免疫抑制剂后对多发性硬化均有治疗作用,均可减缓多发性硬化的进展,延缓多发性硬化的进展和发病次数,但是地塞米松和甲基强的松龙均具有一定的副作用,通过人为预防可减轻副作用的发生,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对多发性硬化的治疗有一定的延缓作用,对不同的分型采用不同的临床治疗,减少副作用的发生率。结论多发性硬化的发病多以青年、中年为主,且多以女性发病最多,常以急性、亚急性发病,部分患者具有明确诱因,大多患者以肢体无力为最常见症状,其次以感觉障碍及眼部症状多见,在颅神经损害中以视神经最易受累,在头颅部位以大脑白质区、双侧脑室周围的白质区、基底节区较常见,而小脑较少见。在行脑脊液检查中,结合相关辅助检查可提高MS的诊断率,在MRI检查中对发现MS病灶较CT有很高的敏感性,有利于发现亚临床病灶。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对MS的治疗中,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缓解症状延缓疾病的进展,且效果可以肯定,但具有一定的副作用,而丙种球蛋白则治疗MS疗效可以确定,同样可减缓疾病的进展,免疫抑制剂的对治疗不同分型的MS的效果,可以确定,但是副作用较明显,以上均优于未治疗组,但激素治疗组(地塞米松、甲基强的松龙)、免疫抑制剂及丙种球蛋白在治疗同一类型MS时无明显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