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抑郁大学生的人际模式及人际亚型,并探讨基于人际模式分类的团体组合对抑郁大学生团体心理治疗进程及疗效的影响。
方法:从苏州大学本科生中抽取400人,施测抑郁自评量表(SDS)和人际问题量表(IIP-32),据此分析出抑郁大学生的人际模式及人际亚型;然后从不同人际亚型的抑郁人群中随机抽取32名成员进行人际亚型的同质与异质组合,作为团体心理治疗的成员组合。实验分为四组:依赖组、回避组、混合组、控制组,依赖组、回避组和混合组参加相同的团体心理治疗,控制组作为参照不参加团体心理治疗。四组被试在治疗前后均施测SDS和IIP-32,以评价团体心理治疗的疗效。同时,依赖组、回避组和混合组在治疗过程中施测社会距离量表、团体人际行为问卷、疗效因子问卷、成员满意度问卷等,依此来探讨基于人际模式分类的团体组合对团体心理治疗疗效的影响及其运作机制。
结果:1.抑郁人群与正常人群在人际问题量表上得分差异显著,差异主要集中在冷漠与距离感、社会抑制、自信心低以及过度屈从四个维度上。2.对抑郁人群进行聚类分析,得出抑郁存在的两大人际亚型:依赖型和回避型。3.对实验组各组团体心理治疗疗效的研究表明:依赖组与回避组疗效无显著差异,依赖组与回避组相比于混合组有更好的疗效。4.对实验组各组团体成员人际行为的研究结果表明:依赖组和回避组成员在团体中的努力程度、互动程度、自我暴露程度等均优于混合组。5.对实验组各组团体施测社会距离量表,以评价三组在团体凝聚力指数、个人距离感、社会距离感等得分上的差异,结果表明:依赖组和回避组差异不显著;依赖组和回避组相比于混合组体验到更少的团体距离感和个人距离感。6.对实验组各组团体成员施测疗效因子问卷,以测查团体成员对疗效因子的自我评价差异,结果表明:依赖组和回避组差异不显著;依赖组和回避组相比于混合组在疗效因子上的得分更高。
结论:1.抑郁人群存在的不良人际模式有:冷漠与距离感、社会抑制、自信心低,过度屈从。抑郁人群有两种人际亚型:依赖型和回避型。这一研究结果增加了有关抑郁人群的临床诊断标准,在治疗实践中,有助于治疗师更全面的了解抑郁患者的人际问题及人际互动方式,据此治疗师可以采取相应有效措施促进心理治疗的顺利进展。2.同质性人际模式组合的团体治疗疗效优于异质性人际模式组合的团体治疗疗效。这一结果为今后抑郁团体治疗组合模式提供了相应的实证依据以及有效的方法指导,为抑郁团体心理治疗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建设性的意见。3.人际模式的同质与异质组合对团体心理治疗疗效的影响也体现在团体治疗进程中。这些影响表现在,人际模式的同质异质组合影响成员在团体中人际互动的有效性一同质性人际模式组合下的团体成员,他们在团体中的努力程度、互动程度及自我暴露程度等均优与异质性人际模式团体组合下的成员;成员人际模式的同质异质组合影响成员对团体的归属感、亲近感、团体治疗疗效和治疗满意度。人际模式的同质异质组合对团体治疗进程的影响,提示我们在今后的治疗实践和相关研究中,可以根据团体成员的人际模式预测其在团体治疗过程中的行为和表现,同时我们也可以利用这一点有效促进团体心理治疗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