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的血液供应: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研究

来源 :昆明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mi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单次注射对比剂期间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行肝脏血管结构三维重建的可行性;评价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显示肝动脉解剖及变异的准确度;优选门静脉的最佳延迟时间及后处理重建技术。材料与方法:84例被分为4组,在平扫后以1.5ml/kg对比剂用量,3ml/s流率经肘前静脉注射对比剂后分别于25s、50s;25s、55s;25s、60s;25s、50s、75s行增强扫描,另有16例仅在25s行动脉期容积数据采集。扫描完成后由1位影像诊断医生对所有数据进行图像后处理,包括最大密度投影法(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表面遮盖显示(surface shadow display,SSD)以及容积重建技术(volume rendering,VR)。所有图像评价由2位医生共同完成。以Michels分型对100例肝动脉CTA解剖进行分类。26例在行CTA前后的1个月左右行了DSA检查,有1例超选至肝总动脉,1例超选至肝右动脉而未纳入本研究;主要评价内容包括主要肝动脉显示率以及解剖变异的符合率。对50s、55s、60s 3组门静脉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分析各组门静脉主干的CT值、肝实质的CT值以及其差值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差值与门静脉显示级别之间的关系;分析3种后处理技术在显示门静脉中的价值;分析肝内门静脉与肝静脉解剖及变异的构成比。结果:100例CTA显示肝动脉分支均在3级或3级以上,与24例DSA相比显示符合率为99.4%,CTA显示肝动脉解剖的准确度为95.8%;正常肝动脉解剖69%,变异肝动脉31%,50s组门静脉图像质量优于55s组和60s组,差异有显著性:VR和MIP显示门静脉级别的能力相当,但优于SSD;正常门静脉解剖86.9%,解剖变异共占13.1%。肝静脉各组均有不同程度显示,但以60s组和75s组显示率高。肝静脉显示率为60%,肝右后静脉显示率为34%。结论:单次注射对比剂期间用MSCT行肝脏血管结构的三维重建是可行的:Cl人在显示肝动脉解剖方面与DSA相比有较高的符合率;505延迟时间联合MIP、VR重建可以很好显示门静脉血管细节。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肺容积定量分析及其与肺功能试验(pulmonary function test,PFT)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扫描剂量、层厚、图像重建方式、成像域
彩色图像与其他类型图像相比具有更加丰富的颜色信息,然而在采集彩色图像的过程中,在夜间光照条件不足时,低照度条件下的图像达不到应用要求的指标,给夜晚的视频监控工作带来
温室高价值果蔬采收目前大多数仍依靠人力实现,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劳动力成本上升,亟需产生新型自动化解决方案。机器人技术已经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其在农业领域
钢铁等金属基材最常见的有效防锈办法是在金属基材表面涂装有机或无机涂层,实现物理或化学防锈来达到防腐蚀的效果。与传统的铅系、铬系防锈颜料相比,磷酸盐系颜料具有无毒环
<正>项目摘要该演示器适合在小学科学课及中学物理课上讲述有关地球自转的知识时作为辅助教具。它利用廉价易得的材料制作,可以直观地呈现傅科摆的原理从而证明地球的自转。
自体脂肪是整形外科进行软组织填充和塑形的常用填充材料,具有取材简单、操作快捷、塑形好等优点。本文对脂肪面部填充的理论基础、自体脂肪存活研究、移植干细胞、脂肪室、
<正>在多年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笔者发现,很多实验可以根据学生情况、教学环境的不同,因地制宜地采用更好的方法来达到探究与验证的目的。下面是笔者对"观察钢条的热胀冷缩
期刊
本文依据顾桥电厂1100T/h循环流化床锅炉煤泥掺烧试验,对不同负荷下掺烧不同比例煤泥进行锅炉各参数分析,结合煤泥价格,进行综合经济分析,从而制定科学的煤泥掺烧方案。
中国新型显示产业在近年内飞速发展,相关器件的产量已位居世界前列,但当前仍存在产业链配套能力弱、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其中,关键材料和生产设备的研发创新的问题亟待解决。这也使得器件最核心部分——有机发光材料的研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对于显示器件,三基色红、绿、蓝光有机发光材料是必不可少的,相对于成熟的红、绿光材料,蓝光材料的发展较为缓慢。其中,成本低廉、色纯度高且发光稳定的深蓝光材料更为少见。本文基于
前言:恶性肿瘤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尽管随着恶性肿瘤发病机制的逐步阐明,越来越多的治疗手段和治疗靶点被应用到临床,但是恶性肿瘤总的治疗效果还是差强人意,5年总生存率不足20%。而且存在单一用药效果差,疗效不持久,单一分子靶向治疗存在脱靶效应等缺点,临床上亟需开发新的治疗方法,尤其是联合用药的治疗方案。溶瘤病毒(OVs)于上个世纪中期首次被报道,是一类自然存在的或人工编辑的病毒,对肿瘤细胞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