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俑是墓葬明器中的大宗,是随葬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先秦两汉时期,陶俑已经在丧葬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北魏墓葬陶俑作为汉唐之际明器的典型代表,不仅继承和发展了汉魏以来的用俑制度的若干因素,并影响了北朝末期乃至隋唐时期的用俑制度,在古代丧葬制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北魏陶俑主要出土于黄河、海河流域的北魏墓葬中,大致分布在今天的宁夏、内蒙、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7省区。从北魏时代的行政区划来看,墓葬陶俑主要集中在以平城为中心的恒州地区、以洛阳为中心的司州地区,以长安为中心的雍州地区、以曲阳为中心的定州地区和以寿光、淄博为中心的青、齐州五个大的区域内。五大区域的陶俑经过发展,逐渐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三大文化系统。从各地俑群结构来看,主要有镇墓驱邪的镇墓俑;仪仗出行俑;宴飨活动中的乐舞俑;娱乐活动中的杂技俑;家居生活中的庖厨炊作俑五大类,五类陶俑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相应的变化。通过对22座有绝对年代墓葬的陶俑进行型式分析,从陶俑的演变规律可将其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而每个阶段均反映出其形成的历史背景及现实条件,这些都为深入探讨北魏时期的民族融合、社会演变、文化交流提供了可靠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