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中医证候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为规范DPN中医辨证施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病房收治的695例DPN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695例患者均符合1999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糖尿病(DM)诊断标准,排除其他病因引起的神经病变,并经临床和/或神经电生理诊断符合DPN。所有病历均具有完整的中医四诊资料及相关的体征、化验检查结果,将所有患者的病历资料汇总,经整理后统一辨证为气虚证、阴虚证、阳虚证、血瘀证、痰湿证、气滞证6个单证,然后通过将单一证候组合的方式形成证型,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研究DPN的中医证候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695例DPN患者中,血瘀证、阴虚证出现频率最高。各单证出现频率由大到小依次为:血瘀证>阴虚证>气虚证>痰湿证>阳虚证>气滞证。2.695例DPN患者的平均体重指数(BMI)大于25kg/m2,痰湿证患者较非痰湿证患者BMI明显增高(P<0.01),痰湿证与BMI具有显著相关性(r值为0.181,P<0.01)3.年龄>60岁组血瘀证比例显著高于年龄≤60岁组(P<0.01),气虚证比例则减少(P<0.05)。与年龄≤60岁组比较,年龄>60岁组患者阳虚证、气滞证比例均有升高趋势,阴虚证、痰湿证有所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不同病程组中,阴虚证、血瘀证比例均较高(均大于50%),且病程大于5年的患者血瘀证比例明显增加;随着病程的延长,阳虚证比例逐渐增加;阳虚证组较非阳虚证组、血瘀证组较非血瘀证组患者平均病程长(P<0.05,或P<0.01);阳虚证、血瘀证均与DM病程具有显著相关性(r值分别为0.122和0.115,P<0.01)。5.气虚证与空腹血糖(FBG)具有显著相关性(r值为0.117,P<0.01),阴虚证与糖化血红蛋白(HbAlc)具有显著相关性(r值为0.105,P<0.05)。6.阳虚证组较非阳虚证组患者神经传导功能异常率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同证候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异常率无显著性差异。7.从虚实证候兼夹情况来看,气虚证易兼夹痰湿;阳虚证兼夹血瘀比例最高,阳虚证与血瘀证具有显著相关性(r值为0.100,P<0.01)8.不同病程组证型构成比有显著性差异(χ2=25.60,P<0.01),DPN早期以阴虚、气虚、气阴两虚为主,随着病程的延长,气虚、阴虚、气阴两虚证的比例有降低的趋势,阳虚、阴阳两虚证所占比例则增加。[结论]阴虚是DPN的基本病机,随着病程延长,可出现气损及阳或阴损及阳的病机演变;血瘀证贯穿病程始终,且随着病程延长和年龄增长,血瘀更加突出;阳虚证与血瘀证之间具有相关性,阳虚证患者更易出现血瘀,阳虚寒凝成瘀是DPN血瘀证形成的重要原因,DPN患者发展至阳虚时,血瘀更加普遍;阳虚证组较非阳虚证组患者神经传导功能异常率明显增高,阴虚证与HbAlc呈显著正相关,气虚证与FBG呈显著正相关,为DPN的辨证论治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