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对科学本质观研究的不断深入,科学本质观教育也愈发被重视,促进学生科学本质观水平的提高也成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版)中开始建议“注重生物科学史和科学本质的学习”,并明确指出了科学本质观的七项内容。生物科学史记载了生物学的发展历程,许多学者证明了利用生物科学史培养学生科学本质观的教学价值。论文结合生物教学实践,探索如何运用生物科学史培养学生的科学本质观。本研究采用文献法,参考前人的研究基础,尝试对《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中的科学本质观内容进行解读,提取出暂时性、持久性、推论、观察、验证、创造性、主观因素、理论、定律和社会文化十项科学本质观因素。以十项科学本质观因素为基础编制问卷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学生的科学本质观水平。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提出融入生物科学史的“问题”策略,并在实践研究中检测“问题”策略培养学生科学本质观的有效性。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学生其它六项科学本质观水平整体良好,但在“理论和定律赋予科学解释的能力,但两者不尽相同”这一项中科学本质观水平较低,学生对理论和定律的产生方式,两者的区别和联系认识不清,这可能与教师对《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中的科学本质观内容不够了解,在课堂教学中也没有刻意培养有关。实践研究中针对这一项科学本质观进行教学实践,实践前后利用前后测问卷测量学生的科学本质观水平,对收集的数据利用SPSS进行分析。实践研究的结果表明经过教学实验后,实验班的学生这一项科学本质观水平得到提高,而且与对照班有明显差异,证明了“问题”策略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本质观。实践研究最后证明了“问题”策略的有效性,可供一线教师参考。但研究内容只包括一项科学本质观,在后续研究中可继续完善其它六项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