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连续梁拱组合桥作为一种组合桥梁结构,将梁桥和拱桥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具有结构刚度大、受力合理、跨越能力强等特点,近年来在高速铁路桥梁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以新建京雄城际铁路(41.65+132+41.65)m尼尔森体系斜交连续梁拱组合桥为依托工程,对其施工过程进行仿真模拟分析,可为该桥施工控制提供参考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总结了梁拱组合桥的的分类及受力特点,连续梁拱组合桥施工仿真和控制及拱脚局部受力的研究现状。介绍了施工控制的相关理论,主要包括施工控制的内容、方法及相关计算方法等。(2)运用有限元仿真软件MIDAS/FEA建立基于实体单元的全桥仿真模型,重点对各施工阶段主梁的变形和应力分布规律、拱肋变形、拱肋钢管和混凝土应力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并将计算吊杆内力与设计吊杆内力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施工阶段主梁弯扭耦合变形明显。主梁弯扭耦合变形主要表现在左右边腹板存在竖向位移差,且主梁左右边腹板竖向位移基本呈反对称分布;纵向正应力沿横向呈不均匀分布,主梁钝角边纵向正应力大于锐角边。左拱肋和右拱肋累计挠度关于拱顶截面基本呈反对称分布。各施工阶段拱肋钢管和混凝土均处于受压状态且有较大应力储备,拱脚截面附近负弯矩较大,拱顶截面附近正弯矩较大。(3)通过对主要施工工况拱脚局部应力分析,得出了施工阶段拱脚局部应力的分布情况以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拱脚局部应力以受压为主,在支座处、横向限位处、截面刚度变化处和结构构造角隅处、预应力锚固区附近等部位均有一定的应力集中,施工时应加强这些区域的施工质量控制。锐角侧拱脚压应力明显大于钝角侧拱脚,在拱肋插入拱脚接触面的上下缘、埋入拱脚的拱肋下钢管和拱脚接触处、拱肋上钢管混凝土端部与主梁接触处周围等区域主拉应力较大。拱肋混凝土受钢管的套箍作用,受力较均匀,拱肋钢管压应力有较大安全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