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庙会的实质在于民间信仰,它以庙宇为载体,以供奉神灵为核心,既可以是一种很大规模的群体性的信仰活动,也可以是一个村庄、一个家族的信仰活动。东冶、槐荫、大建安均位于五台县西南部,地理位置相近,大致呈三角形状分布于滹沱河南北两岸。由于海拔较低,气温高,蒸发快,故一年四季多干旱。明清以来,该区域人才辈出,官僚志士云集,有着浓厚的人文历史底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三地民众信仰具有相似性,在地域上形成一个相对稳固的祭祀圈和信仰圈。庙会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参与主体的广泛性,根据民众在庙会上不同的角色分工,在该区域形成了以乡村精英、草根民众、僧侣尼姑、街巷商人、杂耍艺人为主的的信仰人群,其中草根民众是所有信仰人群中的主体。民众信仰主要通过以佛教寺庙和世俗寺庙为主的村庙和以徐氏宗祠、赵氏祠堂为代表的家庙两种形式来承载,但是,综合二者信仰人群的范围、信仰对象的种类以及信仰的功能等方面分析,村庙信仰的社会影响力远超于家庙信仰,是民众信仰的核心。受五台山佛教文化场效应的影响,民众信仰对象以佛教神和世俗神为主,道教神较少且以文昌(魁星)为主。仪式是信仰的外在表达,民众的信仰往往通过一系列的仪式来呈现,仪式也离不开祭品、祭器等外在物品的辅助,不同的信仰形式所展现出来的信仰仪式也不相同。仪式强化了民众信仰的存在感和神圣感,是民众信仰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五台县东冶、槐荫、大建安的庙会为切入点,结合文献资料、碑刻资料和口述资料,通过对三地民众的信仰载体、信仰对象、信仰仪式以及信仰人群的分析,来研究该区域民众信仰状况和特征。对清代至民国三地民众信仰的研究,本身就是对当地传统文化的一种再现,此外,通过探讨庙会与民众信仰之间的关系,有助于进一步透视乡村社会生活的实态,为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些许经验。